组成
生地黄
适量(熟)
巴戟天
适量
山茱萸
适量
石斛
适量
肉苁蓉
适量
附子
适量
五味子
适量
官桂
适量
白茯苓
适量
麦门冬
适量
菖蒲
适量
远志
适量
功效与作用
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
主治
瘖痱症,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脉沉细弱。
用量用法
上药共研细末,每服9克,加生姜、大枣、薄荷适量,水煎服。也可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酌定。
方解
方中熟地黄滋补肾阴,为主药;山茱萸温肝固精,强阴助阳,肉苁蓉、巴戟天补肾壮阳,附子、肉桂温肾助阳,引火归元,以上共为辅药,主辅相协,足以温养下元,摄纳浮阳。石斛、麦冬、五味子滋阴敛液,使阴阳相交,以济于平,又足以制桂、附之温燥;心火暴甚,肾水虚衰,水泛为痰,堵塞窍道,故用菖蒲、远志、茯苓交通心肾,开窍化痰,以上共为佐药。少量薄荷收其不尽之邪,使风无留着,生姜、大枣和其营卫,扶正可以祛邪,共为使药。综观全方,上下并治,标本兼顾,而以治下治本为主。诸药合用,补而不留邪,温而不刚燥,共奏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之功,使下元得以温养,浮阳得以摄纳,心肾交通,窍开痰化,喑痱自愈。本方以地黄为主药,药无过煎,数滚即服,不计时候,取其轻清之气,易为升降,迅达经络,流走四肢百骸,以交阴阳,故名之曰“地黄饮子”。薄荷为引,和其营卫,均为使药。综观全方,上下并治,标本兼顾,而以治下、治本为主。诸药合用,共成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之功。使水火相济,痰浊得除,则瘖痱可愈。
按语
本方以足废不能行、舌强不能言、神形俱疲、腰膝酸软、脉沉细弱为辨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脑动脉硬化症、乙脑后遗症、小脑共济失调症、脊髄空洞症、帕金森病、脊髄结核、神经衰弱、高血压等。如兼有气虚者,加黄芪、党参;夹有瘀血者,加丹参、牛膝、川芎、赤芍。足废偏于肾阴虚而骨节烦热者,则加桑枝、鳖甲、地骨皮;偏于肾阳虚而兼腰膝冷感者,加仙茅、淫羊藿;若只见足废不用之症,可去远志、菖蒲、薄荷等开窍宣通之药;如纯属阴虚而痰火盛者,去温燥的肉桂、附子,加竹沥、贝母、胆星、天竺黄。本方的特长是温而不燥,然毕竟偏于温补,故肝阳偏亢者,不宜使用本方。
同方
1.《丹溪心法》地黄饮子,由炙甘草、生地黄、人参、熟地黄、黄芪、天门冬、麦门冬、石斛、泽泻、炙枇杷叶构成。功能清热滋阴。主治咽干消渴,面赤烦躁。2.《外台秘要》地黄饮子,由生地黄汁、生麦门冬、芦根、人参、白蜜、橘皮、生姜构成。功能清热和胃。主治心胃虚热,呕吐不食,食则烦燥。
方源
《黄帝素宣明论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