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艽

拼音:qinjiao

秦艽图片


秦艽

别名:秦胶、大艽、西大艽、秦纠、左秦艽、麻花艽、左扭、左拧、西秦艽

性味:味苦、辛,性平。

归经:归胃、肝、胆经。

祛风 祛风湿 舒筋活络 通络 止痛

秦艽功效与作用

补肺养阴,祛瘀止痛,止血。用于气阴两虚,烦热口渴,虚劳咳嗽,跌扑损伤,关节痹痛,咳血,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3~9g。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

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用于湿热泻痢,赤白带下,目赤肿痛,目生翳膜。

用法用量:6~12g。外用适遣,煎洗患处。

                                      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

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退虚热。用于风湿痹痛,中风半身不遂,筋脉拘挛,骨节酸痛,湿热黄疸,骨蒸潮热,小儿疳积发热。

用法用量:3~10g。

                                      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

通络,止痛,祛风湿,退虚热,舒筋活络。

 1.祛除风湿(风湿痹证,中风半身不遂)用治风湿痹痛。因本品性平不燥,为风药中之润剂,且善走四肢,无论寒热、新久痹痛皆可选用,因其性平而偏寒,对热痹尤为适宜。若中风半身不遂,单用大剂量用水煎服即能获效,或与他药配伍同用。

 2.清退虚热(骨蒸潮热,疳积发热)用治骨蒸潮热、盗汗,常配伍鳖甲、青蒿等同用,如秦艽鳖甲汤;用治小儿疳积发热,可与炙甘草等配伍同用,如秦艽散。本品亦为用治虚热之要药。

 3.祛湿退黄(湿热黄疸)用治肝胆湿热黄疽,多与茵陈、扼子等配伍为用。本品尤以黄疸久久不退者,疗效最佳。

秦艽图片

秦艽图片

秦艽图片

秦艽图片

秦艽图片

秦艽图片


秦艽主治

主治风湿性关节痛,结核病潮热,小儿疳积,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强不语及骨蒸潮热,黄疸,痔疮,肿毒,小便不利,痔漏脓血、疮痈肿毒、妇女生产头痛或阴中肿痛等症。本品为“风中之润药”,对痹证疼痛,不论新久、寒热均可应用。尤善治热痹。风湿性或类风湿关节炎、流行性脑炎、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红斑狼疮等均可配伍用之。


秦艽现代药理研究

1.秦艽碱甲对甲醛所致关节炎、蛋清所致的急性足肿胀与毛细管通透性增加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2.秦艽碱甲具有抗过敏作用。
3.秦艽小剂量时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大剂量时对中枢神经又有兴奋作用。还有镇痛作用。
4.秦艽碱甲能使血压明显降低。
5.秦艽碱甲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
6.秦艽乙醇提取物对多种杆菌、球菌及霍乱孤菌均有抑制作用。
7.秦艽中的龙胆苦甙对疟原虫有抑杀作用,并能促进胃液及盐酸的分泌。


秦艽成分

现代药理研究, 秦艽乙醇浸剂对大鼠蛋清性关节炎能减轻关节肿胀程度并加速其消退,能降低麻醉动物的血压,对炭疽杆菌、异形痢疾杆菌、霍乱弧菌、产气杆菌、福氏痢疾杆菌、流产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副伤寒杆菌A、肺炎杆菌、伤寒杆菌、变形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秦艽水煎液对醋酸诱发小鼠扭体反应有明显的镇痛作用,而且能明显降低小鼠的胸腺指数,水浸液在试管内对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具有抗炎、镇痛、保肝等作用及对免疫功能、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秦艽食用方法

日常用量:3~8g,水煎服;也可外用研末,研粉撒。

秦艽禁忌

偶见恶心、呕吐或心悸、心率减慢、蛋白尿、血尿等不良反应。

久病体虚、小便多、大便溏泻者忌用。孕妇忌用。


秦艽选方

1、治过敏性紫癜:秦艽、五灵脂、川等、桃仁、没药、制香附、牛膝、地龙、毛活、甘草各10g,当归15g,红花5g。水煎去渣,温水送服,每日1次。

2、治疮口不合:将适量秦艽研成细末,涂抹于患处。

3、治小便艰难、腹胀满闷:秦艽12g,水煎去渣,取汁液;分两次服用。可治小儿便秘。

4、治中风、口眼歪斜、恶风恶寒、四肢拘急:秦艽、白芷、防风、桂枝各15g,升麻、葛根、炙甘草、芍药、人参各25g。将以上9味中药切细。每服50g,加连须葱白水煎,去渣,饭后稍热服。服药后,盖上被子休息,微微出汗即可。

5、治虚劳潮热、咳嗽、盗汗不止:秦艽、柴胡、知母、炙甘草各50g。将以上4味中药研成粗末。每服15g,水煎,去渣,温服,不拘时服。


秦艽古籍摘要

《神农本草经》:味苦,平。主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下水,利小便。


《名医别录》:味辛,微温,无毒。治风无问久新,通身挛急。


《日华子本草》:味苦、冷。主传尸骨蒸,治疳及时气。


《药性赋》:味苦、辛、平,性微温,无毒。可升可降,阴中阳也。其用有二:除四肢风湿若懈,疗遍体黄疸如金。


《本草纲目》:秦艽,手足阳明验药也,兼入肝胆,故手足不遂、黄疸烦渴之病须之,取其去阳明湿热也。阳明有湿,则耳体酸疼烦热,有热,则日晡潮热骨蒸。所以《圣惠方》治急劳烦热,身体酸疼,用秦艽、柴胡一两,甘草五钱,为未白汤调服。治小儿骨蒸潮热,减食瘦弱,用秦艽、炙甘草各一两,水煎服之。钱乙加薄荷叶五钱。治胃热,虚劳发热。


《本草蒙筌》:味苦、辛,气平,微温。可升可降,阴中阳也。无毒。用菖蒲为使,入太阳手经。养血荣筋,除风痹肢节俱痛;通便利水,散黄疸遍体如金。除头风,解酒毒。止肠风下血,去骨蒸传尸。


《景岳全书》:味苦,性沉寒,沉中有浮,手足阳明清火药也。治风寒湿痹,利小水,疗通身风湿拘挛,手足不遂,清黄疸,解温疫热毒,除口噤牙疼口疮,肠风下血,及虚劳骨蒸发热,潮热烦渴,及妇人胎热,小儿疳热瘦弱等证。


秦艽药用部位

为龙胆科植物秦艽、粗茎秦艽、小秦艽和麻花秦艽的干燥根。

秦艽价格


相关中草药


相关中药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