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针法是最常用的针刺疗法。
2021-08-19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有补益脾胃,调和气血,扶正培元,祛邪防病之功效。
2021-09-07
苇管灸是用苇管作为灸器,插入耳内施灸的一种方法。
明代是针灸学术发展的鼎盛时期,理论逐渐深入和细化,涌现了大批的学术著作,如《针灸大全》、《针灸节要》、《针灸聚英》等。
2021-09-09
正人图记“民国四年十月下浣三槐堂王献廷绘图并书”;侧人图上记有“泉唐绳伯氏洪葆荣绘图于海上迎翠轩孟河费儒衡画”。
2021-09-10
正人形高56 cm,伏人、侧人形高58 cm,脏腑人形高49 cm。此套石刻明堂图共四方,并题记一方,计五方。刻于光绪丁未年。
该套图附于清光绪三义堂刊本《针灸大成》后。其侧人图记有“嘉庆二十四年恩赐太医院六品御医钱松镜湖氏重镌”字样,系据上述嘉庆二十四年太医院图重刊。
肢体骨折部位经整复固定后,患者取舒适体位将骨折对应部位的健侧及其上下左右各约5厘米处阿是穴、三阴交穴位处暴露,常规消毒后毫针直刺。
2021-09-14
目前临床上,疼痛性疾病依然是针灸的主要适应症之一,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意大利米兰会议推荐的64种针灸适应症中,有32种与疼痛有关。
2021-09-17
杨继洲,字济时,明代三衢人,是明代著名针灸医家。
2021-09-18
王执中,字叔权,南宋东嘉人,是南宋著名针灸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