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早的医院——安剂坊 唐代开元22年(公元734年)时,出现了一种场所叫“病坊”。虽然从字面上来看,病坊似乎有点等于医院,但这种病坊主要是收容一些无依无靠的乞丐,所以实际上是一种消极医疗的收容所。到了宋代,也有一种“病坊”,但当时已改名为“安剂坊”。这是我国最早的医院。 2021-08-21
苏东坡妙联嵌中药 宋代文豪苏东坡在医药方面也颇有造诣。他与当时杭城名医庞安友情笃深,而庞安亦喜欢吟诗作词,因此常在一起对诗助兴,不亦乐乎。有一天,庞安到苏府拜访,发现门上新挂了两只灯笼,不由得诗兴大发,脱口吟上一联:“... 2021-08-21
苏东坡与圣散子方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更以其号享誉天下。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生平注重研习医方,并将选方编成方书,当时未获刊行。苏轼病故后,宋末学者(失其名)选录其方,与宋代名儒沈括所选之方合编为《苏沈良方》以传世。 2021-09-04
苏东坡的中药诗 苏东坡平时喜欢阅读医学书籍,为药草写诗词,说明药性、品质,宣传药理知识,一生写了不少有关中药的诗词。他懂医通药,尤擅长食疗,把收集的方剂著成方书《苏学士方》《圣散子方》,并有精彩故事流传下来。 2021-09-10
长江绕郭知鱼美 鱼头中含的卵磷质是胆碱的主要来源,由它合成的神经递质,具有增强记忆力和抗衰老的作用。它还含有两种人体必需但又无法自身合成的脂肪酸,具有改善大脑功能、提高思维能力的作用。因它能使人变得聪明,被营养学家们称为“聪明的原动力”。 2021-09-15
无竹使人俗 竹笋有利水、益气、养胃、祛痰之功,对于消化不良、肺热咳嗽、热病烦渴、小便黄赤都有治疗作用,同时能防治麻疹。现代研究认为,它含的高蛋白质和纤维素,对胖肥症和心血管病患者有益。 2021-09-15
苏东坡与茯苓饼 历代医家及养生学家都很重视茯苓的延年益寿之功,唐宋时服食茯苓已是很普遍的事情。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就很会做茯苓饼。他曾指出,做茯苓饼“以九蒸胡麻,用去皮茯苓少入白蜜为饼食之,日久气力不衰,百病自去,此乃长生要诀”。据说苏东坡年已六旬还有惊人的记忆力和强健的身体,这可能和他常吃自制的获笭饼有很大关系。 2021-10-28
苏东坡罹痔用芝麻 芝麻,又叫胡麻、乌庥。它分为黑芝麻、白芝麻两种,食用以白芝麻为好,入药则以黑芝麻为良.炮制时应九蒸九晒,熬捣充饵、杜甫正是熟悉这种炮制方法,才做出这样的诗句来。当然,这种炮制方法只有古人的讲究罢了。现代中医对芝麻的炮制方法就要简单得多。 2021-10-28
苏东坡开药局 苏东坡刚到杭州上任那年,正赶上瘟疫流行。杭州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是求医问药的穷苦百姓。当时,杭州城里有个大财主,瞅准瘟疫流行,开了个药铺。高抬药价,穷人买不起,又高息赊药。苏东坡听到这件事,气得回家后对妻子说;“我身为百姓的父母官,却不能救他们于水深火热,还有什么脸面。”苏东坡的妻子,善良贤惠,便对丈夫说:“我娘家秘传的“圣散子”能治这种病。”不久,苏东坡在巾子巷开了家“惠民药局”,施舍“圣散子”。 2021-10-28
苏东坡与“安乐坊” 北宋元祐四年(1089年),苏东坡出任杭州太守时,杭州已有37万多人,而此时的杭州连一家医院也没有。苏东坡上任后,每遇疫病流行,不得不去请外地名医为百姓治病,然后将名医的诊断标准及方药,抄贴满城,以供老百姓自行找药,治愈疾病。 2021-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