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桓公先疾后病 在古代医学典籍中,古人很注意使用“疾”与“病”的分寸,类似的例子有很多,比如腠与理、皮与肤、肌与肉、健与康等,虽然现在合在一起使用,但其本身所表达的意思并不完全相同。 2021-10-09
古人“六不治”的现实意义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言:“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故病有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赢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则重难治也。” 2021-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