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医学理论性论著 《黄帝内经》首见于《汉书·艺文志》著录,是约成书于战国以至秦汉间的医学理论性论著,它包括《素问》、《灵枢》两部分,共18卷,162篇,约14万字。它托名于“黄帝”,实则是古代许多医学家的劳动成果,它是祖国医学中最宝贵、最光辉的遗产。 2021-09-18
中医“免疫”思想由来 在我国医学历史上,很早就有“免疫”的思想,这就是“以毒攻毒”的治病方法。我国最古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提到,治病要用“毒药”,药没有“毒”性就治不了病。然而,有趣的是,最早把这种免疫思想付诸于实践,并最早从事免疫学研究的先驱,竞是醉心于炼丹的道教徒葛洪。 2021-09-18
浙江医经学派对《黄帝内经》学术传承的贡献 浙派中医大多都重视对中医经典,尤其是《黄帝内经》(下称《内经》)的研究,在传承与发展《内经》学术方面贡献重大,形成了浙派中医最有代表性的医学流派分支,即浙江医经学派。 2021-09-20
大地阳和暖气生 民间认为,立春与除夕在同一天是很好的,因为立春是一年中第一个节气,除夕是一年中最后一天,二者在同一天,犹如阴阳太极,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更加体现了自然循环的圆满。 2021-10-07
《黄帝内经》的独特医学理论及方法学特征 《黄帝内经》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和学术思想,它构建的中医学术体系的框架,确定的基本概念,形成的理论规范以及思维方式、临床大法和临床诊疗原则,在中医学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1-10-08
《黄帝内经》成书的西汉文化背景 《黄帝内经》(《内经》简称《内经》)成书于《史记》之后《七略》之前的近百年间,其主要内容的构建汲取了秦汉时期的医学成就,受到秦汉诸家思想的影响极为深刻。 2021-10-08
“岐黄”不只是岐伯黄帝之简称 中医学奠基之作《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以黄帝、岐伯问答的体裁写成,因而后世用“岐黄”代称《内经》,并由此引申而专指正统中医、中医学,更多的则是作为中医、中医学的代称。 2021-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