罂粟的来历 罂粟壳,又名御米壳、罂壳,为罂粟科植物罂粟的干燥成熟果壳。秋季将已割取浆汁后的成熟果实摘下,破开,除去种子及枝梗,干燥。中医认为,本品性味酸、涩,平;有毒。入肺、大肠、肾经,有敛肺、涩肠、止痛之功,适用于久咳、久泻,脱肛,脘腹疼痛等。本品易成瘾,不宜常服。 2021-11-11
普陀山与蜈蚣 蜈蚣、又名金头蜈蚣、天龙,为蜈蚣科昆虫棘巨蜈蚣的干燥体。中医认为,本品性味辛、温,有毒,入肝经,有息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之功,适用于急慢惊风,中风面瘫,破伤风,疮疡肿毒,瘰疬结核,顽固性头痛,风湿痹痛等。本品功效与全虫相似,有较好的息风止痉作用。 2021-11-11
龙眼入药的由来 龙眼肉,又称桂圆肉、元肉,为无患子科常绿乔木龙眼树的成熟果实,主产于我国南方广东、福建、台湾、广西等地。于初秋果实成熟时采收,烘干或晒干,去核取肉备用。相传,由于八月处号之后,其果实正成熟于阴历八月“桂月”之时,又因其果实极圆,故有“桂圆”之称;而状似龙眼,又得之“龙眼”之名;还因其食用时弃壳去核而食其肉(又称假种皮)故名“龙眼肉”;因其味甜如蜜、归脾而能益智,因此其又有蜜脾、益智之称谓。 202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