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

拼音:qinghao

青蒿图片


青蒿

别名:草蒿、苹蒿、黑蒿、臭青蒿、香青蒿、苦蒿、香蒿、蒿子、香苦草、廪蒿、茵陈蒿

性味:味苦、辛,性寒。

归经:归肝、胆、肾经。

化痰 解热 解暑 截疟 平喘 清热 止咳

青蒿功效与作用

清虚热,除骨蒸,解暑热,截疟,退黄。用于温邪伤阴,夜热早凉,阴虚发热,骨蒸劳热,暑邪发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疽。

用法用量:6~12g,后下。

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

清热,解暑,凉血,止咳、化痰、平喘、解热,截疟。

青蒿的功效与作用1.清退虚热(虚热证) 用治肝肾阴虚,虚火内扰所致的骨蒸潮热、五心烦热、盗汗等症,常与鳖甲、知母、地骨皮等同用,如清骨散。本品乃退虚热之要药。

青蒿的功效与作用2.凉血除蒸(温病伤阴,夜热早凉) 用治热病后期,余热未清,邪伏阴分所致的夜热早凉、热退无汗或低热不退等症,常与鳖甲、牡丹皮等同用,如青蒿鳖甲汤。本品辛香透散,擅长清透阴分伏热。

青蒿的功效与作用3.解暑(暑热外感) 用治暑日外感,发热烦渴、头痛头晕等症,常与连翘、西瓜翠衣等同用;亦可用治外感暑湿所致的寒热起伏、恶心脘闷等症,配以黄芩、茯苓等药,如蒿芩清胆汤。本品善于解暑。

青蒿的功效与作用4.疟疾寒热  用治缓解疟疾发作时的寒战壮热。临证时,可用大量鲜青蒿绞汁服用;或与草果、柴胡等药同用。本品乃用治疟疾之要药。

青蒿图片

青蒿图片

青蒿图片

青蒿图片

青蒿图片


青蒿主治

主治温病,骨蒸劳热,痢疾,黄疸,疥疮,瘙痒,暑邪发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等症。


青蒿现代药理研究

1.青蒿有抗疟作用。
2.青蒿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3.青蒿有解热、镇痛作用。
4.青蒿有抗炎作用。
5.青蒿有抗血吸虫和其他寄生虫作用。
6.青蒿素可减慢心率,抑制心肌的收缩力,降低冠状动脉血流量。
7.黄花蒿有明显镇咳、平喘作用。
8.青蒿有保肝、利胆作用。
9.青蒿有抗白血病作用。
10.青蒿素、青蒿琥酯对体液免疫有抑制作用,三者对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


青蒿成分

现代药理研究,青蒿所含青蒿素有明显的抗疟作用,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对小鼠血吸虫病有一定疗效,青蒿素还可减慢心率,抑制心肌收缩力,降低冠脉流量,降低血压,且有一定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青蒿食用方法

日常用量:5~10g,水煎服。1、煎水漱口青蒿适量。水煎去渣,取汁,经常漱口。可治牙龈肿痛。2、外敷将青蒿捣烂,涂抹于患处,用纱布包好。每天换一次。3、研末把青蒿研成细末,用干净棉花蘸取,塞于耳中。

青蒿禁忌

产后血虚、脾胃虚寒泄泻及饮食停滞泄泻者忌用。出汗多者应慎用。

本品忌与当归、地黄同用。

①部分病例用药后可见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消化道反应,极少数可发生过敏性皮疹。

②产后血虚、脾胃虚寒泄泻及饮食停滞泄泻者忌用。出汗多者应慎用。

③用本品治疟疾以鲜品为佳,且不宜久煎。

④本品忌与当归、地黄同用。


青蒿选方

1、治牙齿肿痛:青蒿适量。水煎,去渣,取汁,频频漱口。

2、治耳朵脓血出不止:青蒿适量。青蒿研成细末,用药用棉花蘸取,纳于耳中。

3、治蜂螫人:青蒿适量。捣烂,敷于患处,用药用纱布包好,每天1剂。

4、治疟疾寒热:青蒿6g,竹茶、茯芩、碧玉散、黄苓各9g,法半夏、枳壳各5g。水煎,去渣,取汁,温服

5、治阑尾炎、胃痛:青蒿、荜茇各等分。先将青蒿焙黄,再同荜茇研成细末。每次2g,早、中、晚饭前白开水冲服。

方一:治疗小儿热泻

青蒿、凤尾草、马齿g各6g,水煎服。

方二:治疗症疾

青蒿30g,算盘子根25g,水煎去渣,于疟发前2小时服。连服35次。

方三:治疗皮肤湿疹、疥癣

青蒿适量,煎水洗患处。

方四:治疗骨蒸潮热

青蒿15g,鳖甲30g,怀山药15g,红枣60g,冰糖30g。水煎服。

方五: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青蒿根30g,猪脚250g。加水炖烂,吃肉喝汤。

方六:治疗夏令感冒

青蒿10g,薄荷3g。水煎服。

方七:治疗小儿暑热、小便频赤

鲜青蒿、鲜车前草各15g,水煎服。

方八:治疗虚劳发热

青蒿根10g,地骨皮20g,炙鳖甲6g,兰花参15g。水煎服。

方九:治疗流行性结膜炎

用鲜青蒿250g,加水适量,武火煎10分钟,去渣,放置露天过夜,药液接触露水即可。用药液洗敷患部,每日2~3次,轻者1~2日痊愈,重者2~3日,一般不超过4日。

方十:治疗鼻衄

取青蒿叶适量,洗净,捣烂纳入鼻孔内,外用消毒棉花或纱布块塞紧鼻孔。并将鲜青蒿叶绞汁约10ml内服,少顷即止。


青蒿古籍摘要

《神农本草经》:味苦,寒。主治疥瘙,痂痒,恶疮,杀虱,留热在骨节间,明目。


《日华子本草》:补中益气,轻舟补劳,驻颜色,长毛发,发黑不老,兼去蒜发,心痛,热黄。泻痢,饭饮,调末五钱匕。烧灰和石灰煎,治恶毒疮。


《本草纲目》:青蒿得春木少阳之气最早,故所主之证,皆少阳、厥阴血分之病也。采以悬于门症内可辟邪气。治疟疾寒热。


《本草蒙筌》:味苦,气寒。无毒。入童便熬膏,退骨蒸痨热。生捣烂绞汁,却心痛热黄。瘜肉肿痈,烧灰淋浓汤点;泄痢鬼利,研末调米饮吞。秋冬用之,取根与实。实须炒过,根乃咀成。愈风疹疥瘙,止虚烦盗汗。开胃明目,辟邪杀虫。


《景岳全书》:味苦微辛,性寒,阴中有阳,降中有散。主肝、肾、三焦、血分之病,疗阴火伏留骨节,故善治骨蒸劳热,尸疰鬼气,降火滋阴,润颜色,长毛发,治疟疾寒热,杀虫毒,及恶疮湿疥。生捣可傅金疮,止血止痛。


《本草崇原》:青蒿春生苗叶,色青根白,气味苦寒,盖受金水之精,而得春生之气。主治疥瘙痂痒恶疮者,气味苦寒,苦杀虫而寒清热也。又曰杀虱者,言不但治疥瘙,而且杀虱也。又曰治留热在骨节间者,主不但治痂痒恶疮,且治留热在骨节间也。禀金水之精,得春生之气,故明目。


青蒿药用部位

为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干燥地上部分。形态特征与生境分布一年生草本,高60~150厘米。茎直立,圆柱形,有浅纵条纹,无毛,多分枝,下部灰棕色,近木质化,上部绿色。叶互生,三回羽状细裂,叶面深绿色,背面淡绿色或淡黄绿色,密被细柔毛。秋季开花,头状花序球形,排列成圆锥状,生于枝梢,花黄绿色。痩果极小,淡褐色。全株有特异气味,幼嫩时搓之有臭气,老后呈浊香气。夏秋采全草,春、初夏采幼苗,鲜用或晒干。我国南、北各省均产。多生于田野、荒地、路旁。

青蒿选购保存

以干燥、色青绿、质嫩、气清香者为佳。

青蒿价格


相关中草药


相关中药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