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huoxiang
别名:土藿香、山茴香、水蔴叶、排香草、兜娄婆香、猫尾巴香、大叶薄荷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归胃、肺、脾经。
煎法:后下
解暑 辟秽 祛湿 止呕辟秽,解暑,和中,祛湿,止呕。
藿香图片
藿香图片
藿香图片
藿香图片
藿香图片
藿香图片
藿香图片
主治感冒暑湿,寒热,头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疟疾,痢疾,口臭等,妊娠呕吐,鼻渊,手足癣症。
1.藿香提取物能扩张微血管,略有发汗作用。
2.藿香挥发油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力;有解除胃肠平滑肌痉挛、收敛止泻的作用。
3.藿香煎剂、乙醇浸液对多种毛菌、真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其煎剂对钩端螺旋体小剂量有抑制作用,大剂量有杀死作用。藿香中的黄酮类物质对呼吸病原体有明显抑制作用。
4.藿香挥发油具有防腐作用。
主含甲基胡椒酚、茴香脑、茴香醛、柠檬烯等成分;尚含黄酮类化合物,如刺槐素、椴树素、藿香苷、藿香精等。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螺旋体等作用。
阴虚火旺者忌服。
孕妇慎用。
本品与广藿香均有很长的药用历史,功用及不良反应等类似广藿香,但习惯认为广藿香的品质优于藿香,故现代很多典籍将两者分列。
1、治夏季感冒暑湿:藿香、荷叶各5g,茉莉花、青葙花各3g;用开水冲泡,经常饮用,可治夏季感冒暑热。
2、利水消肿:藿香、干姜、官桂、砂仁各0.3g,甘草3g,白术、茯苓、陈皮、泽渴各12g;将以上9味中药研成细末,用蜂蜜水调服,每天1次。
3、治伤寒头痛、寒热、喘咳、心腹冷痛、反胃呕恶、气泻霍乱、脏腑虚鸣、遍身虚肿:藿香90g,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各30g,曲半夏、白术、陈皮、厚朴、桔梗各60g,炙甘草75g。将以上11味中药研成细末。每服9g,加生姜和大枣水煎,去渣,热服。
4、治湿温初起、身热恶寒、肢体倦怠、胸闷口腻:藿香6g,半夏、泽泻各4.5g,茯苓、杏仁、猪苓、淡豆豉各9g,薏米12g,白蔻仁、通草、厚朴各3g。水煎,去渣,温服。
方一:治疗外感风寒,内伤湿滞
藿香、茯苓各12g,紫苏、大腹皮、白术、半夏各9g,白芷、陈皮各6g,厚朴、桔梗、炙甘草各5g,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服。
方二:治疗夏季急性胃肠炎
藿香、紫苏、半夏各10g,陈皮5g,水煎服。
方三:治疗口臭
藿香适量,加水煎汤,时时噙漱。亦可用沸水冲泡,代茶饮用。
方四:治疗妊娠恶阻
藿香、半夏、陈皮各10g,苏梗、川朴、砂仁各6g,生姜汁20滴,水煎服。
方五:治疗手癣、足癣
藿香30g,大黄、黄精各12g,皂矾15g,浸于1000ml米醋内,浸8~10日,去渣备用。用时将患部放入药液中浸泡,以全部浸入为度。每次浸半小时,每日浸3次,浸后忌用肥皂水或碱水洗涤。
方六:治疗暑湿泄泻
藿香、苍术、槟榔各10g,黄连、厚朴各6g,木香5g,地锦30g,水煎服。
方七:治疗单纯性胃炎
藿香、黄芩、制半夏、佩兰各10g,陈皮6g,制厚朴5g,水煎服。
方八:治疗胃气痛
藿香、厚朴、枳实、青木香各10g,砂仁5g,陈皮3g,水煎服。
方九:治疗妊娠呕吐
藿香10g,香附5g,甘草3g,水煎服。
解暑热,止吐泻藿香佩兰茶
茶叶6克,藿香9克,佩兰9克。把茶叶、藿香、佩兰放入清水中洗净,放入洗净的茶壶内,倒入沸水中泡10~20分钟,代茶饮。
解表化湿,和中止呕一一藿香粥
粳米100克,藿香(鲜叶〉25克,白糖10克。将鲜藿香叶拾去黄、老叶片,清水洗净,煎汁去渣待用;粳米洗净。把锅刷洗净后,加入适量的清水,放入梗米煮成粥,加入藿香汁,再煮沸,放入白糖挽匀即成。
解表利湿,清热止渴凉拌藿香
藿香(鲜叶)250克,盐、味精、酱油、香油各适量。先将藿香鲜嫩叶拾去杂物,用清水洗净,沥干水。把藿香直接放入刚煮沸的水锅内焯一下,捞出,放在清水中洗净,挤干水。将藿香叶切成段,放入盘中,加入盐、味精、酱油、香油拌匀,即可食用。
清暑化湿,健胃止呕一一炸藿香
嫩藿香叶24片,果酱50克,油适量,白糖50克,鸡蛋清3个,精面粉少许。将藿香叶洗净,用开水稍烫捞出,搌干水分。取藿香一片,上面抹入少许果酱,在果酱上面再盖上一片藿香叶,共做12个。将蛋清放入碗内,打成蛋泡糊,里面加入少许精面粉拌勾。锅内放入油,烧至三成热时,将藿香叶拍上少许面粉,再均匀地挂上一层蛋泡糊,放入油中,用小火慢慢炸至挺身时捞出,待油温升到六成时,再重过油炸一遍,捞出装盘,上面撒上白糖即成。
清热解毒,祛癍止咳薄荷藿香茶
薄荷25克,甘草15克,藿香15克,白糖5克。将薄荷、藿香、甘草洗净去杂,捞出沥干水。煮锅刷洗净后,放入适量清水,用大煮沸后,将薄荷、藿香、甘草放锅中,煮20分钟,滤出汁液,加白糖调味,代茶饮。本品对于夏季感冒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药性赋》:味甘,气温,无毒。可升可降,阳也。其用其二:开胃口能进食,止霍乱仍除呕逆。
《本草蒙筌》:味辛、甘,气微温。味薄气厚,可升可降,阳也。无毒。专治脾肺二经。加乌药顺气散中,奏功于肺;加黄芪四君子汤内,取效在脾。入伤寒方,名正气散。理霍乱俾呕吐止,开胃口令饮食增。禁口臭难闻,消风水延肿。
《景岳全书》:味辛微甘,气温。气味俱薄,阳也,可升可降。此物香甜不峻,善快脾顺气,开胃口,宽胸膈,进饮食,止霍乱呕吐,理肺化滞。加乌药等剂,亦能健脾;入四君同煎,能除口臭。亦疗水肿,亦解酒秽。
《本草备要》:宣,去恶气。辛甘微温。入手足太阴。肺、脾。快气和中,开胃止呕,胃弱、胃热而呕者忌用。去恶气,进饮食。治霍乱吐泻,心腹绞痛,肺虚在寒,上焦壅热。能理脾肺之气。古方有霍香正气散,正气通畅,则邪逆自除。
《得配本草》:辛、甘,微温。入足太阴、阳明经气血。温中快气,理脾和胃,为吐逆要药,治上中二焦邪气壅滞,霍乱吐泻。心腹绞痛,去恶气,疗水毒,除饮酒口臭。得滑石,治暑月吐泻。加丁香尤效。配豆仁,治饮酒口臭。叶主散,茎主通。胃弱、胃热而呕,阴虚火旺者,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