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母的来历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位贤惠美丽的女子结婚后与丈夫相亲相爱,但美中不足的是她一直没有生育,婆婆认为她“命硬”,逼着她与丈夫离婚。一天,她正在暗暗垂泪,正巧有个郎中走过,得知此情,就给她搭脉,并告诉她丈夫说:“你妻子不会生孩子,并非她命硬,而是体内有痰结之故,我现在教你认一种草药,只要每天煎汤服,保证3个月后怀个胖娃娃。”第二天,其夫就按照吩咐,每天上山挖取那种草药的地下鳞茎,煎汤给妻子服用,一连服了3个月、妻子果然怀了孕,一年后生了个活泼可爱的男孩。全家都高兴极了,人们也都纷纷打听那种草药的名称,因为这种药帮助母亲生了宝贝儿子,所以就叫它“贝母”。

贝母有两种,一名川贝母,又名青贝、尖贝,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和甘肃贝母或棱砂贝母的地下鳞茎。一名浙贝母,又名大贝、象贝,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浙贝母的地下鳞茎。中医认为,川贝母性味甘、苦、微寒,浙贝母苦.寒,入肺、心经,有化痰止咳,清热散结之功,川贝母性凉,长于润肺化痰,多用于肺虚久咳,痰少咽燥等症,浙贝母苦寒较重,长于清火散结,多用于外感风热或痰火郁结所致的咳嗽,疮痈肿毒等。《本草纲目》言其:“主治伤寒烦热。”《名医别录》言其:“疗咳嗽上气,止烦热渴。”《本草会编》言其:“治虚劳咳嗽,吐血咯血,肺痨肺刑,妇人乳拥,痈疽及诸郁之症。”药理研究表明,贝母含有多种生物碱,能扩张支气管平滑肌,减少气管分泌,有镇咳、祛痰作用,并有扩大瞳孔,降低血压,兴奋子宫作用。中医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本品煮粥服食,健脾补肺,化痰止咳,故对咳嗽有效。


本栏目其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