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粳米汤

拼音:fuzijingmishang



组成


附子

6克

半夏

9克

甘草

3克

大枣

5枚

粳米

15克


功效与作用


温中散寒,化湿降逆。

主治


脾胃虚寒,水湿内停,腹满疼痛,痛势较剧,喜热喜按,肠鸣漉漉,胸胁逆满,呕吐,四肢厥冷,舌苔白滑,脉细而迟。


用量用法


水煎服。

方解


方中附子温中祛寒以止腹痛,半夏化湿降逆以止呕吐,粳米、大枣、甘草扶益脾胃以缓急迫。诸药配伍,有温中祛寒,化湿降逆之效。

按语


本方以腹满疼痛、痛势较剧、呕吐、肠鸣、舌苔白滑,脉细迟为辨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胃炎,胃痉孪,溃疡病,肠功能紊乱、尿毒症等。如脾胃气虚,加党参、茯苓、白术;脾胃寒甚,加蜀椒、干姜;呕吐痰涎,加陈皮、茯苓。

附方


①桂附丸(《卫生宝鉴》),由炮川乌、炮姜、炮附子、赤石脂、炒川椒、肉桂构成。功能温阳散寒止痛。主治脏腑暴感成寒,上乘于心,令人卒然心痛,或引背膂,乍缓乍其,经久不瘥者。

②乌头赤石脂丸(《金匮要略》),由乌头、蜀椒、附子、干姜、赤石脂构成。功能温阳祛寒止痛。主治阴寒痛姑,心痛及背,背痛彻心。

③赤丸(《金匮要略》),由茯芩、乌头、细辛、半夏、朱砂构成:功能散寒止痛,化饮降逆。主治寒饮復痛,痒痛剧烈,呕吐,肢冷,心下动悸,舌淡苔白滑,脉沉滑或沉弦。


方源


《金匮要略》

标签:

相关中草药


相关中药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