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头汤

拼音:wutoushang



组成


麻黄

9克

黄芪

9克

芍药

9克

炙甘草

6克

川乌

9克


功效与作用


温经散寒,舒筋止痛。

主治


寒湿痹痛,痛有定处,遇寒则甚,肢节挛缩,不可屈伸,舌苔薄白,脉象弦紧等。


用量用法


水煎取汁,纳蜜中,再煎服。

方解


方中麻黄通阳行痹;川乌祛寒逐湿;芍药、甘草开痹而通血脉,使阴阳宣通,气血畅行;黄芪益气固卫,且防麻黄发散太过;白蜜甘缓药力,使寒湿之邪微微汗解且减低川乌毒性。诸药配伍,有温经散寒,舒筋止痛之效。

按语


主要用于治疗寒湿痹痛。方用麻黄、川乌温经驱寒,配以甘草、芍药缓急止痛,为其配伍特点。临床使用以关节疼痛有定处、苔白、筋脉拘急、脉弦紧,为其辨证要点。《金匮要略》原方乌头未提及炮制,但是用蜜同煎以解其毒,今多用制川乌。乌头有毒,用量宜由小量开始,逐量增加,如3~5克增至15克,且应久煎,则较为安全。此外,配伍甘草、蜂蜜等,既能止痛,又可制约毒性,可为使用时参照。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乌头汤乙醇提取液对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部炎症和大白鼠塑料肉芽肿均有非常明显的抑制作用。提示其能抑制炎症早期的血管通透性增加和渗出,也能抑制毛细血管增生和纤维母细胞增生,减缓肉芽组织生长。

同方


《备急千金要方》乌头汤,由乌头、蜀椒、细辛、芍药、甘草、秦艽、附子、桂心、干姜、防风、茯苓、当归、独活、大枣构成。功能化风除湿,散寒止痛。主治风冷脚痹疼痛,挛缩不可屈伸。

附方


①乌头桂枝汤(《金匮要略》),即由乌头、芍药、桂枝、甘草、生姜、大枣构成。功能祛寒止痛,调和营卫。主治寒病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身疼痛。

②乌头煎(《金匮要略》),由蜂蜜、乌头构成。功能止痛散寒。主治寒疝,绕脐腹痛,发则白汗出,手足厥冷,脉沉紧。


方源


《金匮要略》

标签:

相关中草药


相关中药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