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酱草

拼音:baijiangcao

败酱草图片


别名:败酱、泽败、曲菜、鹿酱、苦菜、取麻菜、黄花龙牙、黄花败酱、龙芽败酱

性味:味辛、苦,性凉。

归经:归胃、肝、大肠经。


败酱草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消痈,活血,化瘀,止痛。

用于肠痈、肺痈、疮痈肿痛、产后诸病、带下、胸腹疼痛以及目赤肿痛、赤白痢疾、吐血等。其特点为善治内痈,为肠痈腹痛的首选药物。阑尾炎、肺脓肿、急性细菌性痢疾、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等可配伍用之。

 

败酱草图片

北败酱草图片


败酱草主治

主治肠痈、肺痈及疮痈肿毒,实热瘀滞所致的胸腹疼痛,产后瘀滞腹痛等症。


败酱草成分及现代药理研究

1.败酱草有抗菌、抗病毒作用。
2.败酱草有保肝利胆作用。
3.败酱草有镇静作用,其有效成分是皂甙。
4.败酱草有抗肿瘤作用。


败酱草禁忌

①过量可引起头昏、恶心和白细胞数暂时减少,或出现口干、食欲缺乏、呕吐、胃部不适等消化道症状。

②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者忌用。孕妇不宜用。儿童慎用。


败酱草食用方法

日常用量:6~12g,用水煎服,外用,捣烂外敷。

1、代茶饮

败酱草20g,水煎去渣。用开水冲泡,带茶饮用,常喝可治神经衰弱。

2、水煎,擦洗

败酱草、白鲜皮、地肤子、耳部、蛇床子、苦参各30g;水煎去渣;取汁液,擦拭全身,每天一次。可治皮肤瘙痒。


败酱草选方

1、治肠痈内已成脓、身无热、腹皮急、如肿状、按之软:败酱草15g,薏米30g,附子6g。将以上3味中药杵为粗末,水煎,顿服。

2、治疗产后恶露不止:败酱草、当归各1.8g,续断、芍药各2.4g,川芎、竹茹各1.2g,生地黄16g。水煎,去渣,分成2份,早、晚各1服。

3、治疗产后腰痛:败酱草、当归各2.4g,川芎、芍药、桂心各1.8g。水煎,去渣,分成两份,早、晚各1服。

4、治神经衰弱:败酱草30g。水煎,去渣,代茶饮,每次50ml,7天为1个疗程,连服3个疗程。

5、治皮肤瘙痒:败酱草50g,白鲜皮、地肤子、耳部、蛇床子、苦参各30g。水煎,去渣,取汁,用药汁擦洗全身,每日1次。

 

方一: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鲜白花败酱草50g,加生石膏10g,两药相合捣碎,再加鸡蛋清调匀。外敷患处,用敷料包扎,每日换药1次。

方二:治疗痈疽肿毒

鲜败酱100g,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连服3~5日。

方三:治疗细菌性痢疾

鲜败酱、鲜大飞扬草各30g,鲜车前草20g,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连服3~5日。

方四:治疗淋巴管炎

鲜败酱200g,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方五:治疗慢性阑尾炎

败酱、薏苡仁、红藤各30g,制附子6g,水煎50分钟,分2次服,每日1剂。

方六:治疗各种肛门疾患

鲜败酱草40~80g,水煎服,每日1剂。同时水煎熏洗患处,每日2~3次。

方七:治疗淋病

败酱草50g,加水2000ml,煎30分钟,去渣取汁。分4次内服,每6小时服1次。另取败酱草100g,加水2000ml,煎30分钟,去渣待温。分2次冲洗前阴,每日1剂。

方八:产后腹痛如锥刺

败酱50g,水煎,分2次,加红糖调服。


败酱草怎么吃-用法用量
败酱草药用部位

为败酱科植物白花败酱、黄花败酱或其近缘植物的带根全草。

 

形态特征与生境分布

多年生草本,高50~120厘米。根茎横卧或斜坐,有特殊的臭气,似腐败的酱味,故名。茎直立,具倒生的白色粗毛。叶对生,叶片卵形,不分裂或3裂,两面均有粗毛,基部下延到叶柄上,边缘有粗锯齿。聚伞花序顶生,排列成伞房状,花小,白色(黄花败酱色黄)果实倒卵形,背部有一圆形翅状小苞片。夏、秋采全草,鲜用或晒干。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生于山坡、田边及路旁。


败酱草选购保存
败酱草价格

相关中草药


相关中药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