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haitongpi
别名:钉桐皮、刺通、刺桐皮、鼓桐皮、丁皮、接骨药
性味:味苦,性平。无毒。
归经:归肝、肾经。
祛风 祛风湿 杀虫 通经 通络 止痛 止痒杀虫,止痛,止痒,祛风湿,通经络。
海桐皮图片
海桐皮图片
主治风湿痹痛,痢疾,牙痛,疥癣,腹泻痢疾,跌打骨折等症。
1.海桐皮具有镇痛、镇静作用。
2.海桐皮水浸剂(1:3)对多种致病癣菌及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3.海桐皮煎剂能显著拮抗Ac所致收缩肠管作用。
主含生物碱,如刺桐文碱、小苏碱、刺桐特碱、刺桐定碱等;尚含黄酮类、甾体类等成分。具有镇痛、镇静、抗菌等作用。
血虚者不宜服。
腰痛非风湿者不宜用。
痢疾、赤眼、痹躄诸证非关风湿者不宜用。
血少火炽者禁用。
孕妇忌用。儿童不宜用。
1、治赤毒眼疾:海桐皮50g,切碎用盐水洗净,小火微炒,用开水冲泡放温,洗眼睛即可。可治眼疾。
2、治乳痈初起:海桐皮20g,红糖40g。混合水煎去渣,温水送服。
3、治风湿两腿疼痛:海桐皮50g,羚羊角屑、薏米各100g,防风、羌活、桂皮、茯苓、熟地黄、槟榔各50g。将以上9味中药研成细末。每服15克,加生姜10克,水煎,去渣,温服。
4、治大风疾:海桐皮、知母、贝母、乌梅、金毛狗脊各等分。将以上5味中药研成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早空腹、日中、睡前各服30丸。忌酒、房事及一切发风之物,只喝淡粥。100日可疮愈。
《海药本草》:味苦,温,无毒。主腰脚不遂,顽痹,腿膝疼痛,霍乱,赤白泻痢,血痢,疥癣。
《日华子本草》:温,治血脉麻痹疼痛,及赤目,煎洗。
《本草纲目》:海桐皮能行经络,达病所。又入血分,及去风杀虫。苦平无毒。去风杀虫。煎汤,洗赤目。
《本草蒙筌》:味苦、气平。无毒。主霍乱赤白久痢,除疳疥癣牙虫。渍酒治风蹶殊功,渍水洗赤眼神效。
《本草备要》:宣,祛风湿。苦温,《经疏》云:应兼辛。入血分。祛风去湿杀虫,能行经络达病所。治风蹶顽痹。腰膝疼痛,《传信方》:海桐、薏苡各二两,川芎、羌活、地骨皮、五加皮各二两,甘草五钱,生地七两,酒二斗浸。此方不得增减,早、中、晚饮,常令醺醺。疳疥癣,目赤煎洗。牙虫。煎服或含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