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aimaogen
别名:茅根、茅草根、地节根、白茅、丝茅、茹根、甜草根
性味:味甘,性寒。
归经:归肺、胃、膀胱经。
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用于血热吐血,衄血,尿血,热病烦渴,湿热黄疸,水肿尿少,热淋涩痛。
用法用量:9~30g。
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
凉血,止血,清热,润肺,利尿。
1.凉血止血(血热出血证)用治多种血热出血证。本品不仅善治上部火热之出血证,又能导热下行,对血热尿血、血淋更为适宜。单取本品水煎服有效,或配伍侧柏叶、大小蓟等同用。
2.清热利尿(水肿,热淋,黄疸)用治水肿、热淋,可单取本品水煎服,亦可与车前子、木通等配伍共用;用治湿热黄疽,每与茵陈、栀子等同用。
3.清肺胃热(肺热咳喘,胃热呕吐证)用治胃热呕吐,常与竹茹、黄连等配伍同用;用治肺热咳嗽,常与芦根、枇杷叶等同用。
白茅根图片
白茅根图片 白茅根图片 白茅根图片
用于血热吐血,衄血,尿血,热病烦渴,湿热黄疸,水肿尿少,热淋涩痛及胃热呕秽、肺热咳嗽等。现代常用于急性肾炎、急性传染性肝炎、上消化道出血、泌尿系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等。炒炭多用于鼻衄、吐血、咯血、尿血。
1.白茅根具有止血作用,可缩短出血及凝血时间。
2.白茅根水浸液有降低血管通透性作用。
3.白茅根有利尿作用。
4.白茅根煎剂在试管内对福氏、宋内氏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
5.白茅根水醇缩合提取物使小鼠心肌86Rb的摄取量增加。
主含葡萄糖、蔗糖、果糖、木糖等以及淀粉、酸类、三萜类、5-羟色胺、类胡萝卜素及叶绿素、维生素等。具有利尿、止血及对痢疾杆菌的抑制作用。
脾胃虚寒、尿多不渴者忌服。
切制白茅根忌用水浸洗,以免钾盐流失。
湿痰停饮,发热者不宜服用。
孕妇忌用。
本品用于麻瘆、急性肾炎可水煎代茶饮。
1、治病毒性肝炎:白茅根60g。水煎两次,药液混合,分两次服。每天1剂。
2、乳糜尿:白茅根100g,鱼腥草60g,车前草60g。每日1剂,煎水1000ml,代茶饮。蒋仁发共治疗12例患者,痊愈6例,好转6例。
3、急性肾炎:白茅根800g,白糖20g。每日1剂,水煎取汁1000ml,口服。刘加宽共治疗40例患者,总有效率达97.5%。
4、急性黄疸型肝炎:六月雪根60g,白茅根、山楂根各30g(鲜品药量加倍)。每日1剂,水煎服。耿振江等共治疗31例患者,全部获效。
5、治血尿:鲜白茅根60g,小蓟、车前草各30g。水煎,去渣,取汁,温服。每日1剂。
6、治急性肾炎:鮮白茅根40g,一枝黄花30g,葫芦壳15g,白花蛇舌草20g。水煎,去渣,取汁,温服。每日1剂。
方一:治疗黄疸性肝硬化腹水
鲜白茅根300g,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方二:治疗血尿
白茅根100g,水煎2次。早、晚空腹服,15日为1个疗程。
方三:治疗乳糜尿
鲜白茅根250g,荠菜30g,马鞭草20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5日。
方四:治疗病毒性肝炎
白茅根60g,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方五:治疗肾小球肾炎
白茅根干品250g,加水800ml,煎至300ml,分早、晚2次口服。
方六:治疗肺结核咯血
鲜白茅根60g,藕节炭、栀子炭、仙鹤草各15g,侧柏叶炭20g。水煎服。
方七:治疗麻疹疹透后身热不退
鲜白茅根50g,水煎当茶饮。
方八:治疗刀伤出血
取白茅花适量干敷伤口,轻轻加压后包扎。
1.急性肾炎
(1)白茅根800g,白糖20g,水煎取汁l000mL,分服,每日1剂。
(2)鲜白茅根40g,一枝黄花15~30g,白花蛇舌草30g。水煎服,每日1剂。
2.乳糜尿
(1)白茅根100g,鱼腥草、车前子各60g,煎水l000mL,代茶饮,每日1剂。(2)鲜白茅根250g,荠菜30g,马鞭草20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5剂。
3.小儿急性肾炎
白茅根、白花蛇舌草、墨旱莲、夏枯草、车前草各10g,水煎服。
4.肺结核咯血
鲜白茅根60g,藕节炭15g,栀子炭15g,仙鹤根15g,侧柏叶炭20g。水煎服。
5.肺热咯血
鲜白茅根90g,仙鹤草15g。水煎服。
6.血尿
鲜白茅根60g,小蓟30g,车前草30g。水煎服。
7.进行吐衄、血色深红、口干心烦
白茅根花适量,鲜藕适量。将白茅花烘干研细末,瓶贮备用。每次5g,藕汁1杯调服。
8.小便热淋
鲜白茅根90g,车前草30g。水煎服。
9.肝硬化腹水
鲜白茅根300g。水煎,分2次服,每天1剂。
10.病毒性肝炎
白茅根60g。水煎2次。分2次服,每天1剂。
11.肾小球肾炎
白茅根干品250g。加水800mL,煎至300mL,分早晚2次服。
12.麻疹疹透后身热不退
鲜白茅根50g。水煎代茶饮。
13.反胃,酒醉欧吐,署日□渴少津
鲜白茅根80g,鲜芦根60g。共切碎,加水煎成500mL,顿服。每日1剂,连服3~5天。
14.高热后,□渴多饮
鲜白茅根100g,葛根30g。水煎代茶饮。
15.曼陀罗中毒
鲜白茅根50g,甘蔗500g,椰子1个。将白茅根、甘蔗捣烂、榨取汁,加入椰子水煎服。
16.产后风湿痛
老白茅草叶、石菖蒲、陈艾各适量。水煎外洗患部。
17.热喘
鲜白茅根、桑白皮各30g。水煎,分2次服。
18.流行性出血热
白茅根15g,丹参20g,芦根30g,佩兰15g,黄柏、牡丹皮各10g。水煎服,每日1剂。
19.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白茅根30g,旱莲草、车前子、当归、丹参、生地黄各15g,三七、川芎各10g。水煎服,每日1剂,连用10日。
20.麻疹
白茅根、板蓝根各30g,玄参15g,山栀、牡丹皮各10g,生地黄、紫草各12g,水牛角3g(冲服)。上药除水牛角外,一起加水煎煮后去渣取汁,然后加入水牛角,每日1剂,分2次服。
茅根炖猪皮
材料:猪皮500g,白茅根60g
调味料:冰糖适量
做法:1、将猪皮去毛洗净;白茅根洗净,加水先煎,滤去渣滓得白茅根汁。
2、以白茅根汁与猪皮一起炖熟,再加入冰糖拌匀。分4?5次食用,每日1次,连续食用数日。
养身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茅根粥
材料:白茅根30g,大米100g,白糖适量。
做法:白茅根浸泡5~10分钟,水煎取汁,加大米煮成粥。每日1剂,连服3~5天。功效: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的功效。
适应证:可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衄血、咯血、吐血、尿血,及热淋、小便不利、水肿、湿热黄疸等症。
玉米须猪小肚汤
材料:猪小肚500g,白茅根60g,玉米须60g,红枣10枚。
功效:具有清热怯湿、利水消肿的功效。
通应证:适于阳虚水肿等症。
鹅血茅根汤
材料:熟鹅血100g,鲜茅根200g,番菜20g,调料适量。
功效:具有消肿解毒的功效。
适应证:可用治多种血热出血症。
白茅根瘦肉汤
材料:猜肉(瘦)250g,白茅根60g,盐3g。
功效:具有利水消肿、利尿通淋、利湿退黄的功效。
适应证:可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症见面目俱黄、色泽鲜明、小便不利、色如浓茶、饮食减少等症,亦可用于泌尿系统感染而属湿热下注者。
胡萝卜甘蔗茅根瘦肉汤
材料:胡萝卜250g,甘蔗50g,白茅根120g,猪肉(瘦)120g,盐3g。
功效:具有清热利尿、润燥解毒的作用。
适应证:可用于热淋、水肿等症。
跌打内伤出血调养方
材料:白茅根60g,马兰根30g,白糖15g。
做法:将前2味药水煎,加白糖调服。
功效:具有凉血止血的功效。
适应证:可用于跌打损伤出血等症。
咽喉肿痛调养方
材料:鲜白茅根30g(干品减半),金银花10g。
做法:加水l000mL,煎煮20分钟后,去渣取汁,加冰糖少许即可,代茶频饮。每日1剂,连饮3~5日。
功效:具有清热解毒、利尿的功效。
适应证:可用于咽喉肿痛等症。
鼻出血调养方
材料:鲜白茅根30g(干品减半),藕节15g。
做法:以上药物加水1000~1200mL,煎煮30分钟后,去渣取汁,代茶频饮。每日1剂,连饮3日。
功效:具有清热、凉血、止血的功效。
适应证:可用于春季上火引起的鼻出血。
泻火通便调养方
材料:鲜白茅根30g(干品减半),淡竹叶6g。
做法:以上药物加水800mL,煎煮20~30分钟,去渣取汁,代茶频饮。每日1剂,连饮2日。
功效:具有清热泻火、通利小便的功效。
适应证:可用于小便发黄,并伴有发烫等症。
尿频调养方
材料:白茅根15g,汉防己12g,桑螵蛸、山药、乌药、益智仁各10g,薄荷、甘草各3g。
做法:水煎服,每日1剂,连用5~10日。
功效:具有利尿通淋的功效。
适应坯:可用于尿频、淋证。
肾炎调养方
材料:白茅根30g,熟地黄、黄民、薏苡仁、怀山药、益母草、山萸肉、川萆蘇各20g,当归、冬瓜子、石韦、土茯苓各12g。
像法:以上药物水煎3次服,每日1剂,2个月为一个疗程。
功效:具有滋阴补肾、利尿通淋的功效。
适应证:可用于肾炎等症。
《神农本草经》:味甘,寒。主治劳伤虚羸,补中益气,除瘀血,血闭,寒热,利小便。
《名医别录》:无毒。主下五淋,除客热在肠胃,止渴,坚筋,妇人崩中。久服利人。
《日华子本草》:凉。主妇人月经不匀,通血脉,淋涩。
《本草纲目》:白茅根甘,能除伏热,利小便,故能止诸血哕逆、喘急消渴,治黄疸水肿乃良物也。世人因微而忽之,惟事苦寒之剂,致伤冲和之气,乌足知此哉?止吐衄诸血,伤寒哕逆,肺热喘急,水肿黄疸,酒毒。
《本草蒙筌》:味甘,气寒。无毒。下淋利小便,通闭逐瘀血。除客热在肠胃,止吐衄因劳伤。解渴坚筋,补中益气。
《景岳全书》:味甘凉,性纯美,能补中益气,此良药也。善理血病,凡吐血衄血,瘀血血闭,及妇人经水不调,崩中漏下。且通五淋,除客热,止烦渴,坚筋骨,疗肺热哕逆喘急,解酒毒及黄疸水肿,久服大是益人。若治痈疽疖毒,及诸毒诸疮诸血,或用根捣敷,或用此煮汁调敷毒药等,或以酒煮服,无不可也。茅有数种,处处有之,惟白者为胜。春生芽,布地如针,故曰茅针,可以生啖,甚益小儿,功用亦同。
《本草备要》:泻火,补中,止血,止哕。甘寒。入手少阴、心。足太阴、阳明。脾、胃。补中益气,除伏热,消瘀血,利小便,解酒毒。治吐衄诸血,心肝火旺,逼血上行,则吐血;肺火盛,则衄血。茅根甘和血,寒凉血,引火下降,故治之。扑损瘀血捣汁服,名茅花汤,亦冶鼻衄产淋。血闭寒热,血瘀则闭,闭则寒热作矣。淋沥崩中,血热则崩。伤寒哕逆,即呃逆。
《本草崇原》:白茅色白味甘,上刚下柔,根多津汁,禀土金水相生之气化。主治劳伤羸瘦者,烦劳内伤,则津液不荣于外,而身体羸瘦。茅根禀水精而多汁,故治劳伤羸瘦。补中益气者,中土内虚,则气不足。茅根禀土气而味甘,故能补中益气。除瘀血血闭者,肝气内虚,则血不荣经,而为瘀血血闭之证。茅根禀金气而色白,故除瘀血血闭。肺金之气外达皮毛,则寒热自愈。皮毛之气下输膀胱,则小便自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