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星

拼音:tiannanxing

天南星图片


天南星

别名:虎掌、南星、制南星、野芋头、蛇芋、白南星、山苞米、蛇包谷、山棒子

性味:味苦、辛,性温;有毒。

归经:归肺、肝、脾经。

定惊 化痰 祛风 散结 消肿

天南星功效与作用

散结消肿。外用治痈肿,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外用生品适量,研末以醋或酒调敷患处。

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

祛风,定惊,消肿,化痰,散结;炮制后。

天南星的功效与作用1.燥湿化痰(湿痰证,寒痰证)用治湿痰阻肺,咳喘痰多,胸膈痞闷等症,可与陈皮、半夏等同用,如导痰汤;用治癫痫可与半夏、全蝎等同用。

天南星的功效与作用2.祛风止痉(风痰眩晕,中风,癫痫)用治风痰眩晕,半身不遂,口眼埚斜及破伤风等,常与半夏、天麻等同用,如玉壶丸;用治破伤风,可与防风、天麻等同用,如玉真散。本品善祛经络之风痰。

天南星的功效与作用3.散结消肿(痈疽肿痛证)用治痈疽肿痛,可研末,醋调后外敷,常与半夏同用。

天南星图片

天南星图片


天南星主治

用于中风痰壅、口眼哨斜、半身不遂、癫痫、惊风、破伤风、风痰眩晕、喉痹、瘰疬、痈肿、跌扑折伤、蛇虫咬伤。生用外治痈肿、蛇虫咬伤。


天南星现代药理研究

1.天南星有镇咳、抗惊厥、镇痛作用。
2.天南星水剂有祛痰作用。
3.天南星有抗肿瘤作用。
4.天南星有抑制心脏和抗心律失常作用。
5.天南星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6.天南星有凝集红细胞和抑制Hela细胞生长作用。


天南星成分

主含多种生物碱和环二肽类化合物成分、β-谷甾醇以及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具有抗惊厥、镇静、镇痛、祛痰、抗肿瘤及抗氧化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天南星煎剂具有祛痰及抗惊厥、镇静、镇痛作用;还有抗肿瘤、抗心律失常、抗氧化作用。


天南星食用方法

日常用量:3~9g;可煎服。外用适量捣烂外敷。

天南星禁忌

阴虚燥咳、血虚动风者禁服,孕妇忌服。

恶莽草,畏附子、干姜、生姜。

生天南星为毒性中药,使用不当易致中毒,症状有口腔黏膜糜烂,甚至坏死脱落,唇舌咽喉麻木肿胀,运动失灵,味觉消失,大量流涎;声音嘶哑,言语不清,发热,头昏,心慌,四肢麻木,严重者可出现昏迷,惊厥,窒息,以致呼吸停止而死亡。


天南星选方

1、治毒蛇咬伤:天南星、雄黄各适量。天南星和雄黄研成细末,用醋搅拌均匀,敷于患处。

2、治痈疽肿结:天南星30g,草乌头、白芷各12g,木鳖子1个。将以上4味中药研成细末,分成两份,用蜜和醋搅拌均匀,敷贴于患处。每日1贴即可。

3、治热痰咳散、烦热、心痛、唇口干燥:天南星、半夏、黄芩各30g。将以上3味中药研成细末,姜汁浸泡后,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饭后,姜汤送服。

4、治寒痰咳嗽、面色黧黑、小便急痛:天南星、半夏、官桂各30g。将以上3 味中药研成细末,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饭后,姜汤送服。

方一:治疗小儿口角流涎

取天南星30g,研为细末,醋调,睡前敷足心涌泉穴,外以布条缠扎,每次敷12小时。

方二: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用天南星块茎适量,研末,浸入食醋中5日后,外涂患处,每日3~4次。

方三:治疗面神经麻痹

鲜天南星适量,加醋磨取汁。睡前涂搽患侧,纱布扎之,次晨去掉,每晚1次。

方四:治疗高血压

鲜天南星、生附子各3g,研细末,加醋调和,敷两脚心涌泉穴。

方五:用于麻醉,止血、止痛

鲜天南星适量,捣烂敷患处。

方六:治疗神经性皮炎

天南星适量,研细末,加煤油调成糊状。搽涂患处,每日1~2次。

方七:治疗发际疮

生天南星1枚。先取米醋适量,放入底面粗糙的瓷碗中,然后用拇、食指紧捏住天南星,在碗底中反复旋转磨汁成糊状。不拘时用棉签蘸擦患处。

方八:治疗毒蛇咬伤

生鲜或干天南星约5g,磨醋(10ml)成汁。涂擦患处及周围,涂擦范围越大效果越佳,每日2~3次,直到肿胀全部消失为止。

方九:治癫痫

天南星、石菖蒲各10g,僵蚕、全蝎各6g,水煎服,每日1剂。


天南星古籍摘要

《神农本草经》:味苦,温。主治心痛,寒热,结气,积聚,伏梁,伤筋痿拘缓,利水道。


《名医别录》:微寒,有大毒。除阴下湿,风眩。《本草拾遗》:主金疮,伤折,瘀血,取根碎傅伤处。


《日华子本草》:味辛烈,平,畏附子、干姜、生姜。署扑损瘀血,主蛇虫咬,疥癣恶疮。


《药性赋》:味苦、辛,有毒。可升可降,阴中阳也。其用有二:坠中风不省之痰毒,主破伤如尸之身强。


《本草纲目》:虎掌,天南星,乃手足太阴脾肺之药。味辛而散,故能治风散血;气温而燥,故能胜湿除涎;性紧而毒,故能攻积拔肿,而治口歪舌糜。杨士瀛《直指方》:诸风口噤,宜用南星,更以人参,石菖蒲佐之。治惊痫,口眼歪斜,喉痹,口舌疮糜,结核、解颅。得防风则不麻,得牛胆则不燥,得火炮则不毒。


《本草蒙筌》:味苦、辛、气平。可升可降,阴中阳也。有毒。乃上行治肺经本药,欲下行资黄柏引之。畏生干姜,及黑附子。散跌扑即凝瘀血,坠中风不误稠痰。利胸膈下气坠胎,破坚积诛痈消肿。水摩箍蛇虫咬毒,醋调贴破脑伤风。瘤突额颅,麝加敷愈。先用小针十数枚作一把,瘤上微刺通窍,用新南星醋摩,加麝少许,日用二次,任如碗大半月全消。


《景岳全书》:味苦辛,气温,可升可降,阳中阴也。性烈有毒,姜汁制用。善行脾肺,坠中风实痰,利胸膈,下气,攻坚积,治惊痫,散血堕胎。水磨箍蛇虫咬毒,醋调散肿。破伤风,金疮折伤瘀血,宜捣傅之。功同半夏,酌用可也。胆星,七制、九制者方佳。降痰因火动如神,治小儿急惊必用。总之,实痰实火壅闭上焦而气喘烦躁、焦渴胀满者,所当必用。较之南星,味苦性凉,故能散风痰热滞。


《本草备要》:燥湿,宣祛风痰。味辛而苦,能治风散血,《是斋方》:南星、防风等分为末,治破伤风、刀伤、扑伤如神,名玉真散。破伤风者,药敷疮口,温酒调下二钱。打伤至死,童便调灌二钱,连进三服必活。气温而燥,能胜湿除痰;性紧而毒,能攻积拔肿。补肝风虚,凡味辛而散者,皆能补肝,木喜条达故也。为肝脾肺三经之药。治惊痫风眩,丹溪曰:无痰不作眩。身强口噤,喉痹舌疮,结核疝瘕,痈毒疥癣,蛇虫咬毒。调末箍之。破结下气,利水堕胎,性更烈于半夏。与半夏皆燥而毒,故堕胎,半夏辛而能守,南星辛而不守,然古安胎方中亦有用半夏者。阴虚燥痰禁用。根似半夏而大,形如虎掌,故一名虎掌。畏附子、干姜、防风。得防风则不麻,火炮则毒性缓,得牛胆则不燥,且胆有益肝胆之功。


《本草崇原》:天南星色白根圆,得阳明金土之气化,味苦性温,又得阳明燥烈之气化,故有大毒。主治心痛寒热结气者,若先入心而清热,温能散寒而治痛结也。积聚、伏梁者,言不但治痛结无形之气,且治有形之积聚、伏梁。所以然者,禀金气而能攻坚破积也。伤筋痿拘缓者,言筋受伤而痿拘能缓也。夫小筋受伤而驰长为痿,犹放纵而委弃也。大筋受伤而软短为拘,犹缩急而拘挛也。阳明主润宗筋,束骨而利机关,故伤筋痿拘能缓。缓,舒缓也。利水道者,金能生水,温能下行也。


天南星药用部位

为天南星科植物一把伞南星、异叶天南星或东北天南星的干燥块茎。形态特征与生境分布多年生草本,高40?90厘米。块茎扁球形,外皮黄褐色,直径2.5?5,5厘米。叶1片从块茎生出。,叶柄圆柱形,肉质,直立如茎状,长40?85厘米,下部成鞘,基部包有绿白色或散生污紫色斑点的透明膜质长鞘;叶片辐射状全裂成7?23片,集于叶柄顶端向四方辐射如伞状,故有“一把伞”之称。裂片披针形至长披针形,先端多呈柔弱,全缘,两面光滑无毛,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5?6月间抽肉穗花序,雌雄异株,花序柄长30?70厘米;佛焰苞长11?16厘米,绿色,少有紫色,先端成长线状;花序轴肥厚,顶端附属物棍棒状;雄花有多数雄蕊,每2?4个成丛,药黑紫色;雌花密集,每花由1个雌蕊组成。浆果红色。生于山野阴湿地方、林下。全国大部分省区有分布。

天南星选购保存

以个大、色白、粉性足者为佳。未去外皮者不宜入药。

天南星价格


相关中草药


相关中药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