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idi
别名:柿钱、柿丁、柿萼、柿子把
性味:味苦,性平。无毒。
归经:归胃经。
理气 清热 下气 止咳降逆止呃。用于呃逆。
用法用量:5~10g。
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
柿蒂图片
理气,降气,止呃,止咳,清热。
柿蒂图片
柿蒂图片
用于胃失和降的呃逆、噫气、噎膈反胃等。现代常用于慢性胃炎、膈肌痉挛等引起的呃逆、呕吐;并用于百日咳、慢性中耳炎。
1.0.5%柿蒂提取物具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2.柿蒂提取物具有镇静作用。柿蒂具有一定的抗生育作用。
主含黄酮类、三萜类、酚酸类及鞣质等成分。具有镇静、抗惊厥、抗心律失常、抗生育及对胃肠平滑肌的作用。
现代研究,柿蒂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柿蒂提取物腹腔注射于小鼠,能显着对抗氯仿诱发的室颤,亦能对抗乌头碱、氯化钡所致大鼠心律失常;还具有镇静作用,柿蒂提取物给小鼠腹腔注射后,使自发活动明显减少,增强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的催眠作用,延长其睡眠时间;另外,在家免抗生育筛选中,初步证实柿蒂有一定的抗生育作用。
无气滞气逆者慎用。
婚后欲生育者及孕妇禁用。
儿童慎用。
个别患者用药后可出现困倦、轻度嗜睡、直立性低血压等反应。
1、治呃逆:柿蒂、丁香、人参各等分。水煎去渣,取汁,温服。每日1次。
2、清热止血:柿蒂适量。烧炭存性,研成细末。每服5g,米汤送服。
3、治百日咳:柿蒂12g,乌梅核中之白仁10个(细切),水煎去渣,取汁。分两次服用,连服数日。
4、治胸满咳逆不止:柿蒂、丁香各30g。将柿蒂和丁香细切。每服12g,加姜片水煎,去渣,取汁,热服,不拘时服。
5、治伤寒呕哕不止:柿蒂6g,白梅4g。将柿蒂和白梅研成粗末。水煎,去渣, 取汁,温服,不拘时服。
方一:治疗小儿脾虚泄泻
柿饼”2~1只,蒸熟,与米饭和匀食。
方二:治疗肺热燥咳
柿霜10g,沸水冲服。
方三:治疗胸腹满闷,呃逆不止
柿蒂、丁香各10g,生姜5片。水煎服。
方四:治疗高血压、冠心病、脑动脉硬化
柿叶15g,水煎当茶常饮。
方五: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柿叶(经霜打落者)200g,洗净晒干,研细末,每次3g,早、晚沸水送服,连服1个月。
方六:治疗咽喉炎、咳嗽
柿霜9g,口含咽下,每日2次。
方七:避孕
柿蒂7个,放瓦片上焙干,研细粉,在月经净后1~2日内,用黄酒30ml送服,连服3个月的经期。
方八:治疗咳嗽夹血
大柿饼1个,青黛3g。将柿饼饭上蒸熟,剖开,掺进青黛,临睡前薄荷汤(3g,沸水冲泡)送服,隔日或每日1次,连服3~5日。
方九:治疗婴幼儿脐炎
柿蒂7个,焙干,研为末,敷患处。
《本草纲目》:咳逆者,气自脐下冲脉直上至咽膈,作呃忒蹇逆之声也。朱肱《南阳书》以哕为咳逆,王履《溯洄集》以咳嗽为咳逆,皆误矣。哕者,干呕有声也。咳逆有伤寒吐下者,及久病产后,老人虚人,阴气大亏,阳气暴逆,自下焦逆至上焦而不能出者,有伤寒失下,及平人痰气抑遏而然者。当视其虚实阴阳或温或补,或泄热,或降气,或吐或下手也。古方用柿蒂煮汁饮之,取其苦温能降逆气也。《济生》柿蒂散,加以丁香、生姜之辛热,以开痰散郁,盖从治之法,而昔人亦常用之收效矣。至益水张氏又益以人参,治病后虚人咳逆,亦有功绩。丹溪但执以寒治热之理,而不及从治之法,矫枉之过矣。若陈氏《三因》又加以良姜之类,是真以为胃寒而助其邪火者也。
《本草蒙筌》:疗呃逆灵。
《本草备要》:止呃逆。古方单用,取其苦温降气。《济生》加丁香、生姜,取其开郁散痰,亦从治之法。
《得配本草》:煮汁服,治呃逆。加丁香、生姜,开痰散郁,其功甚疾。丁香柿蒂汤,治呃逆也。而不知有病后气虚之呃。脾胃伤气,水挟相火,直冲清道而呃。邪火遏抑,误服参、术,闭于中焦而呃。虚人阴乏,阳气暴逆于下,至上焦而不能出则呃。若概以柿蒂汤投之,其呃未有不甚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