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dilong
别名:蚯蚓、蛐蟮、附蚓、土蟺、土龙
性味:味咸,性寒。
归经:归肝、脾、膀胱经。
降压 解毒 利尿 平肝息风 清肺 清热 舒筋活络 通淋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用于高热神昏,惊痫抽搐,关节痹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肺热喘咳,水肿尿少。
用法用量:5~10g。
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
清热定惊,熄风止痉,通络,平喘,利尿。
地龙的功效与作用1.熄风定惊(高热惊痫,癫狂)用治热极生风所致的神昏谵语、痉挛抽搐及小儿惊风,或癲痫、癫狂等症。用治小儿急慢惊风,可将地龙研烂,与朱砂作丸服用;若高热抽搐惊痫,多与钩藤、牛黄等同用。
地龙的功效与作用2.通络止痛(痹证,中风半身不遂)用治关节红肿热痛之热痹,可与秦艽、忍冬藤等同用;若风寒湿痹之肢体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可与川乌、草乌等配伍为用,如小活络丹。用治中风后气虚血滞,经络不利,半身不遂,常与黄芪、川芎等配伍共用,如补阳还五汤。
地龙的功效与作用3.清热平喘(肺热哮喘)用治邪热壅肺,肺失肃降之喘息不止,喉中哮鸣,单味研末内服即效,或鲜地龙水煎,加白糖收膏服用,或与黄芩、麻黄等配伍为用。
地龙的功效与作用4.清热利尿(小便不利,尿闭不通)用治水热互结膀胱,小便不通,或配以车前子、木通等同用。
地龙的功效与作用5.其他本品还有降压作用,用治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
地龙图片
地龙图片
用于高热神昏、惊痫抽搐、关节痹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肺热喘咳、尿少水肿。血瘀头痛、偏头痛、疮疡肿毒等症。现代常用于高血压、癫癎、精神分裂症、乙脑后遗症、血尿、腮 腺炎、消化性溃疡、烧烫伤、鹅口疮、带状疱疹、过敏性紫癜。肺结核咯血、中耳炎、荨麻疹等症。
1.地龙有解热作用。
2.地龙有镇静、抗惊厥作用。
3.地龙有抗组胺、平喘作用。
4.地龙有降压作用。
5.地龙有抗凝、抗血栓作用。
6.地龙有抗肿瘤作用。
7.地龙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8.地龙有兴奋子宫平滑肌作用。
9.地龙有杀精作用。
10.地龙有兴奋肠道平滑肌作用。
11.地龙乙醇浸出物腹腔注射可使兔血钙下降。
主含蚯蚓解热碱、蚯蚓素、蚯蚓毒素。广地龙含G-羟基嘌呤等。具有抗凝、降压、平喘、抑菌等作用。
用量过大可致头痛、头晕、心悸、呼吸困难、血压降低、胃肠道出血等中毒反应。
阳气虚损、脾胃虚弱、肾虚喘促、血虚不能营养筋脉、过敏体质者不宜用。
血压低者忌用。
孕妇忌用。儿童慎用。
不宜用量过大以免中毒。
1、清热解毒、舒经通络:地龙8g,荸荠20g,白酒100ml。酒煎,去渣取汁,温水送服。
2、滋养肝肾、利尿通淋:鲜地龙30g,凤爪10只,盐适量。将鲜地龙清水活养24小时,使其吐出土,水煎,取汁。用药汁将凤爪煮熟,加入适量盐即可。适用于糖尿病足等。
3、通络祛风:地龙8g,冬瓜500g,地龙研成细末。冬瓜处理干净,切块,放入砂锅中,加入清水和地龙末煮熟,再加盐调味即可。
4、治小儿惊风:鲜地龙20g,乳香1.5g,胡粉3g。乳香和铅丹研成细末。鲜地龙捏去土,与药末一起捣烂,研和为丸,如麻子大。每服7丸,葱白汤送服。
5、治抽筋:地龙5g,胡黄连3g。水煎,去渣,取汁,温服。每日3次。
方一:治疗风湿关节痛
地龙、防己、五加皮各10g,水煎服。
方二:治疗轻度烧烫伤
鲜地龙6条,洗净,加白糖60~80g,放瓷碗中益好,半日后即化为水,用水涂患处。
方三:治疗中风半身不逆
地龙30g,蜈蚣1条,白芷9g,共为末。每服6g,日服3次,10日为1个疗程,中间停1日进行第2个疗程。
方四:治疗惊风抽搐
地龙、连翘各9g,钩藤15g,银花12g,生石膏30g,全蝎5g,水煎服。
方五:治疗高血压半身不逆
地龙、当归、赤芍各10g,黄芪30g,川芎5g,红花3g,水煎服。
方六:治疗流行性腮腺炎,输液后静脉炎
鲜白颈地龙10条,洗净后置广口瓶内,加30g白糖腌渍,取药液涂患处,3小时涂药1次。
方七:治疗热结尿闭
地龙10g,水煎服。
方八:治疗热哮
地龙10g,焙干,研细末,分3次温开水送服。
《神农本草经》:味咸,寒。主治蛇瘕,去三虫、伏尸、鬼疰、蛊毒,杀长虫,仍自化作水。
《名医别录》:大寒,无毒。主治伤寒伏热,狂谬,大腹,黄疸。盐沾为汁,治耳聋。
《日华子本草》:治中风,并痫疾,去三虫,治传尸,天行热疾,喉痹,蛇虫伤。
《本草纲目》:蚓在物应土德,在星禽为轸水。上食槁壤,下饮黄泉,故其性寒而下行。性寒故能解诸热疾,下行故能利小便,治足疾而通经络也。主伤寒疟疾,大热狂烦,及大人,小儿下便不通,急慢惊风,历节风痛,肾脏风注,头风齿痛,风热赤眼,木舌喉痹,鼻疸聤耳,秃疮瘰疬,卵肿脱肛,解蜘蛛毒,疗蚰蜒入耳。
《本草蒙筌》:味咸,气寒。属土与水。无毒。一云大寒,小毒。治温病大热狂言,疗伤寒伏热谵语。并用捣烂绞汁,井水调下立瘥。小水不通,亦捣汁饮。蛊毒卒中,须浸酒吞。主蛇瘕杀蛔虫,理肾风消脚气。又疗黄疸,行湿如神。
《景岳全书》:味咸,性寒,沉也,阴也,有毒。能解热毒,利水道。主伤寒痹疟,黄疸消渴,二便不通。杀蛇瘕三虫,伏尸鬼疰虫毒,射罔药毒。疗癫狂喉痹,风热赤眼,亭耳鼻息,瘰疬,阴囊热肿,脱肛。去泥,盐化为水,治天行瘟疫,大热狂躁,或小儿风热癫狂急惊,饮汗最良。亦可涂丹毒漆疮。炒为末服,可去蛔虫,亦可傅蛇伤肿痛,蜘蛛伤毒。入葱管化汁,可治耳聋及蚰蜒入耳。若中蚯蚓毒者,惟以盐汤浸洗,或饮一杯,皆可解之。
《本草备要》:白颈蚯蚓,泻热利人。蚓,土德而星应轸水。味性咸寒,故能清热;下行故能利水。治温病大热狂言,大腹黄疸,肾风脚气。苏颂曰:脚气必须用之为使。白颈者乃老蚯蚓。治大热,捣汁井水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