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沙参

拼音:beishacan

北沙参图片


北沙参

别名:北条参、莱阳参、海沙参、辽沙参、苏条参、条参、银沙参

性味:味甘,性凉。无毒。

归经:归胃、肺经。

补虚 清肺 生津 养胃

北沙参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消肿祛瘀。用于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痢疾,胁痛,热淋;外治烧烫伤,皮肤溃疡。

用法用量:15~60g。外用适量,水煎外涂。

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

补虚、养胃、生津、养阴清肺。

北沙参的功效与作用1.养阴清肺(肺阴虚证)用治肺燥阴虚有热之干咳少痰,咯血或咽干声哑等症,常与麦冬、桑叶等同用。

北沙参的功效与作用2.益胃生津(胃阴虚证)用治胃阴虚有热之口干多饮,饥不欲食,大便干结,舌苔光剥或舌红少津及胃痛,胃胀,干呕等症,常与石斛、玉竹等同用。

北沙参图片

北沙参图片

北沙参图片

北沙参图片

北沙参图片


北沙参主治

用于肺热燥咳、劳嗽痰血、热病津伤口渴、胃痛、呕逆等症。现代常用于治疗慢性气管炎、肺结核、咽喉炎、扁桃体炎、泌尿道感染、高血压等。


北沙参成分

主含香豆素类成分,如补骨脂素、香柑内酯、花椒毒素、异欧前胡内酯、欧前胡内酯、香柑素等,以及单萜苷类及炔类成分。具有镇咳、祛痰、平抗胃溃疡、调节免疫等作用。


北沙参食用方法

入汤剂5~12g,鲜品20~30g;或入丸、散剂、熬膏服。1、泡茶将北沙参、石斛、麦冬一起混合,用开水冲泡,当茶饮用即可。2、煎服将15g薤白和适量北沙参、三七粉、桂枝一起水煎去渣,然后用黄酒冲服即可,每天喝两次。3、煲汤北沙参、干百合和鸭肉一起煲汤,炖至熟烂,吃肉喝汤。

北沙参禁忌

风寒咳嗽、寒饮咳喘及脾胃虚寒、痰热咳嗽者慎用。

不宜与藜芦同用。

本品滋阴作用较强,南沙参祛痰作用较强,应分别使用。


北沙参选方

1、治燥火型咳嗽:银耳10克,百合、北沙参各5g。用清水煎煮两次,合并药汁,食前加冰糖适量,分早、中、晚服用。有滋阴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

2、降血压:合欢皮、何首乌、熟地黄、麦冬、夜交藤、北沙参、玄参各15g,杭白菊、杭白芍各9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服用。

3、治胃痛:北沙参、麦冬、石斛各8g。用开水将上述药材泡茶服用。胃阴亏虚型胃痛者,可每日当茶饮。

4、通阳益阴、宣痹散寒:薤白15g,三七粉、北沙参各3g,桂枝9g,黄酒适量。将薤白、三七粉、桂枝、沙参水煎去渣,用黄酒冲服。每日两次,连服数日。有通阳益阴、宣痹散寒的功效。

5、治阴虚咯血:北沙参、干百合各30g,鸭肉150g。一起煲汤,鸭肉熟后饮汤食肉。可以治疗阴虚咯血。


北沙参古籍摘要

《神农本草经》:味苦,微寒。主治血积,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
《名医别录》:无毒。主治胃痹,心腹痛,结热,邪气,头痛,皮间邪热,安五藏,补中。
《本草纲目》:沙参白色,宜于沙地,故名。人参甘苦温,其体重实,当补脾胃元气,因而益肺与肾,故内伤元气者宜之。沙参甘淡而寒,其体轻虚,专补肺气,因而益脾与肾,故金能受火克者宜之。一补阳而生阴,一补阴而制阳,不可不辨之也。清肺火,治久咳肺痿。
《本草蒙筌》:味苦、甘,气微寒。无毒。反藜芦,恶防己,乃足厥阴本经药也。治诸毒排脓消肿,安五脏益肺补肝。止疝气绞疼,散浮风瘙痒。除邪热,去惊烦。易老用代人参,形实不同。盖取味之苦甘,泻中兼补,略相类尔。


《景岳全书》:味微甘苦,气味俱轻,性微寒。能养肝气,治多眠,除邪热,益五脏阴气,清肺凉肝,滋养血脉,散风热瘙痒、头面肿痛,排脓消肿,长肌肉,止惊烦,除疝痛。然性缓力微,非堪大用。易老云:人参补五脏之阳,沙参补五脏之阴。特以其甘凉而和,补中清火,反而言之,故有是论。若云对待人参,则相去远矣。


《本草备要》:补阴,泻肺火。甘苦微寒,味淡体轻。专补肺气,清肺养旺,兼益脾肾,脾为肺母,肾为肺子。久嗽肺痿,金受火克者宜之,寒客肺中作嗽者勿服。人参补五脏之阳,沙参补五脏之阴,肺热者用之,以代人参。畏防已,反藜芦。北地真者难得。郑奠一曰:能疗胸脾心腹痛,邪热结,去皮肤游风,疥癣恶疮,疝气崩带。


《神农本草经读》:沙参气微寒,秉水性而入肾;味苦无毒,得水性而入心,谓其得水性以泻心火之有余也。心火亢,所以主之,血不行而为结,而味之苦,可以攻之。心火亢,则所藏之神不宁而生惊,而气之寒可以平之。心火秉炎上之性,火郁则寒,火发则热,而苦寒可以清心火,故能除寒热也。阴者,所以守中者也,苦寒益阴故补中。补中则金得土生无火克,所以益肺气也。愚按:《本经》人参、沙参,气味甘,性皆微寒,后人改人参微温。人参味甘,甘中带苦,故曰微寒。沙参全寒,苦中带甘,故曰微寒。先圣立言,自有深意,后人不思体会而审察之,擅改圣经,误人最甚。


北沙参药用部位

为伞形科植物珊瑚菜的干燥根。主产山东、河北、辽宁。形态特征与生境分布多年生草本,高达30厘米。主根细长,圆柱形,长可达40厘米,直径0.5~1厘米,肉质致密,外皮黄白色,很少有支根。茎直立,少分枝,大部埋在沙土中,部分露出地面。基生叶卵形或宽三角状卵形,长6~10厘米,宽2.5~4厘米,质厚,叶柄基部宽鞘状,一至二回三出或羽状复叶,小叶卵圆形,2~3裂,边缘有粗锯齿;茎上部叶卵形,边缘具三角形圆锯齿。夏季开白色小花,多数密聚于枝顶成复伞形花序,总梗长4~10厘米,密生白色绒毛;无总苞,伞幅10~14,不等长;小总苞片8~12;条状披针形;花梗15~20;花萼5齿裂,裂片三角状披针形,疏生粗毛;花冠5瓣,卵形,顶端内卷,背面亦疏生粗毛;雄蕊5个,与花瓣互生而较长;子房下位,花柱2,基部扁圆锥形。双悬果近圆球形或椭圆形,有棕色刺状粗毛,果棱5,栓化,翅状。生于海边沙滩上,多栽培于肥沃的砂质土壤中。生产于辽宁、山东、河北,此外,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等沿海各省也产。

北沙参选购保存

山东莱阳所产质量最佳,河北秦皇岛及辽宁大连产量大,品质亦佳。以粗细均匀、长短一致、去净栓皮、色黄白、质坚而味甜者为佳。

北沙参价格


相关中草药


相关中药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