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lizhihe
别名:丹荔枝、大荔核、荔仁、丽枝、枝核、荔支、丹荔
性味:味辛微苦,性温。
归经:归肝、肾经。
体质:阳虚体质、气郁体质
理气 散寒 散结 温中 止痛行气散结,祛寒止痛。用于寒疝腹痛,睾丸肿痛。
用法用量:5~10g。
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
荔枝核图片
温中、理气、止痛、散寒、散结。
荔枝核图片
荔枝核图片
荔枝核图片
荔枝核图片
荔枝核图片
荔枝核图片
用于寒疝腹痛、睾丸肿痛、肝气郁滞、胃脘疼痛、气滞血瘀、经前或产后腹痛、奔豚气等病症。尤宜于厥阴肝经寒凝气滞之疝痛、睾丸肿痛。现有报道用于治疗糖尿病。
荔枝核干浸膏水溶液能显著降低血糖。荔枝核所含α-亚甲基环丙基甘氨酸具有降低肝糖原的作用。
主含脂肪酸类成分,如棕榈酸、油酸、亚油酸等;尚含挥发油、黄酮、皂苷、有机酸、多糖、鞣质等。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乙肝病毒等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还发现,荔枝核能降血糖、肝糖。荔枝核所含的次甲基环丙基甘氨酸给小鼠皮下注射,可使血糖从正常的71-103mg/100ml降至35-57mg/100ml;还能对抗鼠伤寒沙门氏菌的诱变作用。
无寒湿滞气者勿服。
孕妇慎用。
①用治疝气和睾丸肿痛,多用盐炙。
②治糖尿病可以本品干燥研粉,每次5~10g,每日3次,餐前30分钟口服。已有本品制剂丽仁降糖片用于临床。
1、疝气疼痛:炒荔枝核、大茴香各60g,研末,每日早晨用黄酒送服10g。
2、理气解郁:荔枝核15g,小茴香10g,橘核15g,梗米50g。先将荔枝核、橘核、小茴香一起水煎,滤取药液备用,用药液和梗米煮粥食用。
3、治癣:荔枝核适量,醋少许。将荔枝核研成细末,用醋搅拌均匀,涂抹于患处。
4、治肋间神经痛:木香、荔枝核各6g。荔枝核烧炭存性,捣碎,加木香,水煎去渣,温水送服。
5、治疝气痛、睾丸肿痛:荔枝核、小茴香、青皮各等分。将以上3味中药研成细末。每服6g,温酒送服,每日两次。
6、治痛经、产后腹痛:荔枝核25g,香附50g。将荔枝核和香附研成细末。每服10g,盐汤送服。
理气,利湿,止痛荔枝核蜜饮
荔枝核30克,蜂蜜20克。荔枝核敲碎后放入沙锅,加水浸泡片刻,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趁温热调入蜂蜜,拌合均匀即可。早晚2次分服。适用于各类慢性盆腔炎,下腹及小腹两侧疼痛,心情抑郁,带下量多。
疏肝理气荔枝核海带汤
荔枝核、茴香、青皮各25克,海带50克。将所有材料加适量水煮成汤即可。本品每日饮用1次,可以改善肝气郁结引起的胁肋胀痛、小腹疼痛现象。
泥鳅荔枝核汤
材料:泥鳅250g,橘核、荔枝核、桂圆核各30g,丹参15g,小茴香6g
调味料:盐少许
做法:1、泥鳅去头尾、内脏,洗净后放入锅内。
2、加入其余药材煎煮至熟,加盐调味即成。
养身功效:消肿散结,调气止痛。适用于睾丸挤伤剧痛、阴囊血肿者。
《本草纲目》:荔枝核入厥阴,行散滞气,其实双结而核肖睾丸,故其治颓疝卵肿,有述类象形之义。治颓疝气痛,妇人血气刺痛。
《本草备要》:宣,散寒湿。甘涩而温。入肝肾,散滞气,辟寒邪。治胃脘痛,妇人血气痛。煅存性五钱,香附一两,为末,每服二钱,盐汤或米饮下,名蠲痛散。单服醋汤下亦效。其实双结,核似睾丸。睾音皋,肾子也。故治颓疝卵肿,有述类象形之义。煅存性,酒调服,加茴香、青皮,各炒为末,酒服亦良。
《得配本草》:甘、涩,温。入足厥阴、少阴经。散滞气,辟寒邪。治颓疝,疗心痛。得醋,治脾痛不止;配青皮、茴香,酒下治肾肿如斗;调香附,米饮,治血气攻痛。和木香,治胃脘寒疼。煅炭存性,研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