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角刺

拼音:zaojiaoci

皂角刺图片


别名:皂荚刺、皂刺、天丁、皂角针、皂针

性味:味辛,性温。有毒(一说无毒)。

归经:归肺、肝经。


皂角刺功效与作用

消肿托毒,排脓,杀虫。用于痈疽初起或脓成不溃;外治疥癣麻风。

用法用量:3~10g。外用适量,醋蒸取汁涂患处。

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

搜风,拔毒,排脓,消肿,杀虫。

皂角刺图片

皂角刺图片

皂角刺图片

皂角刺图片


皂角刺主治

主治痈肿,疮毒,疠风,癣疮,胎衣不下。


皂角刺成分

主含黄酮苷、酚类、氨基酸。具有抑菌及抗癌作用。


皂角刺食用方法

日常用法:3~10g。外用适量,醋蒸取汁涂患处。

皂角刺禁忌

凡痈疽已溃不宜服,孕妇亦忌之。

儿童慎用。


皂角刺选方

1、小儿重舌:皂角刺烧灰,入冰片少许,漱口,掺入舌下,涎出自效。

2、疮肿无头:皂角刺、烧灰阴干为末。每服15g,酒调,嚼葵花子三五个,煎药送下。

3、乳痈:皂角刺(半烧带生)25g、真蚌粉15g。上药研细。每服5g,酒调下。


皂角刺药用部位

为豆科植物皂荚的棘刺。植物形态详"皂荚"条。形态特征与生境分布落叶乔木,高达10米以上。树枝、树干上有圆筒状分枝的坚硬针刺(皂角刺),小枝有细毛。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8~14枚;小叶互生,极接近,叶片卵形、矩圆形或披针形。花淡黄绿色。荚果扁长而微弯,形似镰刀,厚木质,两面突起,紫黑色,有光泽。秋季采荚果,四季采刺,晒干。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生于村庄附近,多为栽培。

皂角刺选购保存

全年均可采收,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以个大、质坚、色紫棕者为佳。

皂角刺价格


标签: 穿山甲皂角刺

相关中草药


相关中药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