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chuanxiong
别名:西川芎、小叶川芎、大川芎、山鞠穷、香果、马衔、胡窮、雀脑芎、京芎、贯芎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归肝、胆、心包经。
体质:血瘀体质
化瘀 活血 祛风 散寒 通络 行气 止痛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胸痹心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癥瘕腹痛,头痛,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3~10g。
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
活血、行气、化瘀、通络、止痛、祛风散寒。
活血行气(血瘀气滞痛证)用治胸胁、腹部诸痛,宜配伍丹参、檀香等同用。用治积聚痞块,每与桃仁、红花等配伍同用;用治跌打损伤之瘀痛,多与乳香、三七等配伍共用;若用治痈肿疮疡,可配以穿山甲等。本品素有“血中气药”之称,为妇科之要药。用治多种妇产科疾病。如用治血瘀之月经不调、经闭、痛经,每与赤芍、桃仁等配伍同用,如血府逐瘀汤;若属寒凝血瘀者,常与桂枝、当归等配伍共用,如温经汤;用治产后腹痛,恶露不下等症,可配以当归、炮姜等同用,如生化汤。也可用治难产、胞衣不下等。
祛风止痛(头痛,风湿痹痛证)用治风寒、风热、风湿、血虚、血瘀头痛,皆可随证配用。用治风寒头痛,常配伍白芷、防风等同用,如川芎茶调散;用治风热头痛,宜配以石膏、僵蚕、菊花等同用,如川芎散;用治风湿头痛,多与独活、羌活等同用,如羌活胜湿汤;血虚头痛者,可配以当归、白芍同用;用治血瘀头痛,配伍赤芍、麝香等共用,如通窍活血汤。本品为用治头痛之要药。
川芎的功效与作用1、止痛
川芎辛香善升,能上行头目巔顶,有很好的祛风止痛作用,对头风头痛、风湿痹痛等症有较好的效果。
川芎的功效与作用2、抗癌
川芎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对白血病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川芎图片
川芎图片
川芎图片
川芎图片
川芎图片
川芎图片
主治脑血管栓塞、偏头痛、脑外伤失语、动脉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肺气肿、肝硬化、肩周炎、痛经、闭经等症。
1.川芎嗪对血栓形成有抑制作用。川芎嗪和阿魏酸有明显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2.不同剂量川芎煎剂对心肌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有不同影响。
3.川芎水提物和生物碱具有扩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氧状态的作用。
4.川芎嗪能对抗心律失常。川芎水提物与生物碱既有扩张冠脉流量的作用,又具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的作用。
5.川芎嗪能扩张外周血管,对微循环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6.川芎嗪对多种平滑肌痉挛与水肿均有抑制作用。
7.川芎嗪对实验性肾小球肾炎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8.川芎有明显镇静作用。
9.川芎浸膏能有效地收缩子宫;川芎水溶性制剂可以对抗各种放射。川芎嗪还可对抗肿瘤转移;使急性出血性胰腺炎得到抑制。川芎对动物骨折的愈合和血肿的吸收有明显促进作用,还可增强免疫功能。
主含内酯类成分,如当归内酯、藁本内酯等;尚含氮类成分,如川芎嗪等;以及阿魏酸等酚类及有机酸类。具有抗心肌缺血、改善血液流变性、抗脑缺血、解热镇静、镇痛等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川芎提取物有扩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扩张脑血管降低血管阻力,改善微循环;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抵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的形成;还有镇静、降压、抗菌、抗组织胺、利胆、抗纤维化、抗肿瘤、抗放射等作用。
阴虚火旺、气升痰喘、上盛下虚及气弱之人忌服,月经过多、出血性疾病及怀孕的妇女慎用。
川芎恶黄连、黄芪、山茱萸、狼毒,畏硝石、滑石,反藜芦,故以上均不宜一同使用。不可过量使用,否者回出现呕吐、眩晕等症状。
中满,脾虚食少,火郁头痛,呕吐咳嗽,盗汗咽干口燥,发热作渴烦躁皆禁用。
孕妇忌用。妇女月经过多者慎用。儿童慎用。
可见过敏反应,表现有心中难受、烦躁、头昏、恶心欲吐、胸闷憋气、呼吸困难、全身皮肤瘙痒、丘疹或弥漫性红斑、肿胀等。
1、补肝益肾:川芎5g,丹参10g,鸡蛋2个。将川芎、丹参、鸡蛋加清水同煮,鸡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喝汤食蛋。
2、治血瘀型头痛:川芎6g,红花3g,绿茶适量。水煎当茶饮。
3、治风热型头痛:川芎5g,天麻6g,酸枣仁10。将以上3味中药研成细末,开水浸泡10分钟,当茶服用。
8.治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川芎、丹参各5g,五加皮10g。水煎当茶饮。
方一:风寒感冒头痛
川芎、防风、白芷、羌活各10g,细辛3g。水煎服。
方二:治疗偏头痛
取川芎15g,加水煎煮取汁,以药汁煎鸡蛋2个。顿服,每日1次,5~7日为1个疗程。
方三:治疗关节痛
川芎、牛膝、威灵仙各10g,川乌5g,细辛3g,水煎服。同时取川芎15g,透骨草60g,水煎趁热洗患处。
方四: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
每日取川芎24~28g,加白酒30ml、水250ml,浸泡1小时后,加益用小火炖煎。分2次服用,不会饮酒的可单加水炖服。一般2~3日后血即可止。病程较长者,可在血止后减量续服8~12日,以巩固效果。
方五:治疗血虚月经不调
川芎、当归、白芍、熟地黄各10g。水煎服。
方六:治疗跟骨骨刺
川芎45g,研为细末,分装在用薄布缝成的布袋内,每袋装药末15g左右。将药袋放在鞋内直接与痛处接触,每次用药1袋,每日换药1次,3个药袋交替使用。换下的药袋晒干后仍可再用。
方七:调理各种痹症
川芎500g,研为细末,用温水调成糊状涂于患处,每2日1换。
川芎荜茇炖鱼头
材料:鱼头1个(约90g),川芎15g,荜茇3g
做法:1、将鱼头洗净、去腮;川芎、荜茇洗净,与鱼头一起放入炖锅内。
2、加适量水,并将炖锅加盖,以小火隔水炖2小时后,即可调味食用。
养身功效:祛头风,治头痛。适用于三叉神经痛、风寒外袭、头面剧痛、疼痛所致恶心呕吐、吐出清稀痰涎、四肢冰冷等。
活血,通络一一川芎兔肉汤
兔肉250克,川芎10克,姜5克。将川芎、生姜洗净,兔肉洗净切块,去油脂,用开水焯去血水。把全部用料一齐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煮1小时,加盐3克调味即可。
止头晕目眩,调经血川芎煮蛋
鸡蛋2个,川芎10克。将鸡蛋、川芎放入锅内,加入适量的清水,同煮至鸡蛋熟,捞出鸡蛋,剥去外壳,再放入锅中,煮20分钟即可,吃蛋饮汤。
活血行气,补养气血补血美颜粥
粳米100克,川芎3克,当归6克,红花2克,黄芪4克,大葱3克,姜3克,盆1克,鸡汤适量。粳米洗净,用水浸泡;当归、川芎、黄芪切薄片,与红花一齐装入小布袋放入瓦锅,加鸡汤熬成药汁。将粳米放入药汁中煮粥至浓稠时加葱花、盐、姜末调味食用。
行气开郁,袪风燥湿,活血止痛川芎白芷鱼头汤
鲢鱼头250克,川芎8克,白芷2克,鲜海带100克,荸荠100克,牛里脊200克,香菜末10克,葱、姜、大料、料酒、花椒、盐各适量。鱼头洗净对开切,与牛肉、葱、姜、花椒、大料同放锅内,加水适量,大火煮沸后,撇去浮沫,改中火,下海带,并加入洗净去皮的荸荠同煮。另锅将川芎、白芷加水一杯煎煮,将煎成的汁倒入煮鱼头的锅内,煮沸后用盐、料酒调味,撒下香菜末即可。
活血止眩晕一一川芎当归羊肉汤
羊肉(瘦)60克,川芎9克,当归9克,红枣适量,姜4克。将羊肉去肥脂,切块,生姜刮皮,洗净,切片,川芎、当归、红枣洗净。把全部用料一齐放入瓦锅内,加清水适量,用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煮至羊肉烂熟为度,加盐调味即可。
《神农本草经》:味辛,温。主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创,妇人血闭无子。
《名医别录》:无毒。主除脑中冷动,面上游风去来,目泪出,多涕唾,忽忽如醉,诸寒冷气,心腹坚痛,中恶,卒急肿痛,温中内寒。
《日华子本草》:畏黄连。治一切风,一切气,一切劳损,一切血。补五劳,壮筋骨,调众脉,破疗结宿血,养新血,长肉,鼻洪吐血及溺血,痔瘘,脑痈,发背,瘰沥,瘿赘,疮疥,及排脓,消瘀血。
《药性赋》:味辛,气温,无毒。升也,阳也。其用有二:上行头角,助清阳之气止痛;下行血海,养新生之血调经。
《本草纲目》:川芎,血中气药也。肝苦急,以辛补之,故血虚者宜之。辛以散之,故气郁者宜之。《左传》言麦曲,川芎御湿,治河鱼腹疾。予治湿泻,每加二味,其应如响也。血痢已通而痛不止者,乃阴亏气郁,药中加芎为佐,气行血调,其病立止。此皆医学妙旨,圆机之士,始可语之。五味入胃,各归其本脏。众服则增气偏胜,必有偏绝,故有暴夭之患。若药具五味,备四气,君臣作使配合得宜,岂有此害哉?如川芎,肝经药也。若单服既久,则辛喜归肺,肺气偏胜,金来贼木,肝必受邪,久则偏绝,岂不夭亡?故医者贵在格物也。燥湿,止泻痢,行气开郁。
《景岳全书》:味辛微甘,气温,升也,阳也。其性善散,又走肝经,气中之血药也。反藜芦。畏硝石、滑石、黄连者,以其沉寒而制其升散之性也。芎归俱属血药,而芎之散动尤甚于归,故能散风寒,治头痛,破瘀蓄,通血脉,解结气,逐疼痛,排脓消肿,逐血通经。同细辛煎服,治金疮作痛。同陈艾煎服,验胎孕有无三四月后,服此微动者,胎也。以其气升,故兼理崩漏眩运;以其甘少,故散则有余,补则不足。惟风寒之头痛,极宜用之,若三阳火壅于上而痛者,得升反甚。今人不明升降,而但知川芎治头痛,谬亦甚矣。多服久服,令人走散真气,能致暴亡,用者识之。
《神农本草经读》:川芎气温,秉春气而入肝;味辛无毒,得金味而入肺。风为阳邪,而伤于上,风气通肝,肝经与督脉会于巅顶而为病,川芎辛温而散邪,所以主之。血少而不能热肤,故生寒而为痹;血少而不能养筋,故筋结而为挛;筋纵而为缓;筋结而为急,川芎辛温而活血,所以主之。治金疮者,以金疮从皮肤以伤肌肉,川芎秉阳明金气,能从肌而达皮肤也。妇人以血为主,血闭不通,则不生育,川芎辛温通经,而又能补血,所以治血闭无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