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cangerzi
别名:苍子、炒苍耳子、牛虱子、猪耳、菜耳、胡寝子、棉螳螂、苍棵子、苍浪子、老苍子、胡苍子、野茄
性味:味辛、苦、甘;有毒,性温。
归经:归肺、肝经。
煎法:煎服
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用于风寒头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风疹瘙痒,湿痹拘挛。
用法用量:3~10g。
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
宣通鼻窍,祛风除湿,发散风寒。
苍耳子的功效与作用1.宣通鼻窍(鼻渊,鼻塞不通证) 用治鼻塞不通、浊涕不止、难辨香臭、前额昏痛等症,疗效颇佳;若外感风寒,兼见鼻塞不通的,则多与辛夷、白芷等药同用。
苍耳子的功效与作用2.发散风寒(风寒表证) 用治外感风寒,症见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常与羌活、白芷等同用。其发散风寒力较弱,一般风寒感冒病证不可多用,但因长于通鼻窍,兼能止痛。对感冒兼有鼻病者最为适宜。
苍耳子的功效与作用3.祛风除湿{风湿痹痛证) 用治风湿痹痛、关节疼痛、四肢拘挛等症。因本品具有祛风的功用,故亦可用治风疹瘙痒症。
苍耳子图片
苍耳子图片
主治风寒感冒,浊涕不止,风湿痹痛,关节疼痛,四肢拘挛。用于鼻渊、伤风鼻塞等多种鼻科疾病,或风寒头痛、风湿痹痛、风瘆、湿瘆等。鼻窦炎、急性鼻炎、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腰腿痛、牙痛、荨麻疹等可辨证用之。
1.苍耳子有抗菌消炎作用。
2.苍耳子对心血管系统有降压、心脏抑制作用。
3.苍耳子对呼吸系统有作用,即可促进呼吸也可抑制呼吸,并有止咳作用。
4.苍耳子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
5.苍耳子有免疫抑制作用。
6.苍耳子有抗氧化作用。
7.苍耳子有细胞毒作用。
8.苍耳子对血液系统有影响。
9.苍耳子还有抗癌、抗病毒作用。
血虚头痛不宜服用。过量服用易致中毒。
①苍耳子种仁和子叶含有毒蛋白和毒苷,能损害心、肝、肾等内脏器官,引起浊肿出血及坏死,其中肝损害最严重。此外,能使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引起广泛出血,有的可致眼睛突然失明。有的可见恶心、呕吐、上腹不适、疼痛、腹泻、黄疸及消化道出血、肝大有压痛、中毒性肝炎,或见心率减慢、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口鼻出血、面色苍白、唇绀、循环衰竭、呼吸衰竭、急性肾衰竭等严重反应。
②气血亏虚所致的眩晕头痛忌用。鼻科疾病、皮肤病等属热证的不宜单用。孕妇、儿童慎用。
③本品有毒,不可超量使用。入药必须炒制,严禁生品入药。
1、腮腺炎:苍耳子、金银花、板蓝根、防风各l0g。每日1剂,水煎服。
2、顽固性湿疹:鲜苍耳草150g,白矾5g。煎浓汁500ml,洗患部,每日1剂。
3、慢性鼻炎:苍耳子30~40枚,香油30g。苍耳子轻轻捶破,加香油,以文火煮开,去除苍耳子,制成苍耳子油。待冷后涂搽鼻腔部,每日数次,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07例患者,痊愈292例,未能坚持用药复发12例,无效3例。治疗过程中,未见出现副作用。
4、急性鼻窦炎、慢性鼻窦炎急性发作:以干祖望制鼻渊合剂(桑叶、辛夷、薄荷、白芷各6g,苍耳子10g,芦根30g,上药煎成浓缩液),每日上下午各服一半药液。
5、面神经炎 :苍耳子6~12g,辛夷9~12g,薄荷3~15g。每日1剂,水煎服,并视兼证之性质加味,随机应变。王广智共治疗87例患者,均取得良好疗效。
《神农本草经》:味甘,温。主治风头寒痛,风湿周痹,四肢拘挛痛,恶肉死肌。久服益气,耳目聪明,强志轻身。
《名医别录》:味苦。主治膝痛,淫毒。
《本草纲目》:炒香浸酒服,去风补益。尤治皮肤风,令人肤革清净。善通顶门连脑,盖即苍耳也。
《本草蒙筌》:味苦、甘,气温。味苦、辛,微寒。有小毒。最忌猪肉、米泔。散疥癣细疮遍身瘙痒者立效,驱风湿周痹四肢挛急者殊功。止头痛善通顶门,追风毒任在骨髓。杀疳虫湿,主恶肉死肌。益气开聪明,强志暖腰膝。亦堪久服,明目轻身。
《景岳全书》:味苦微甘。治头风寒痛,风湿周痹,四肢拘挛;去风明目,养血,暖腰膝,及瘰疬疮疥,亦治鼻渊。宜炒熟为末,白汤点眼一二钱,久之乃效。
《本草备要》:一名耳,即《诗》“卷耳”。轻发汗,散风湿。甘苦性温。善发汗,散风湿,上通脑顶,下行足膝,外达皮肤。治头痛目暗,齿痛鼻渊,肢挛痹痛,瘰疬疮疥,采根叶熬,名万应膏。遍身瘙痒。作浴汤佳。《圣惠方》云:叶捣汁,治产后痢。
《本草崇原》:苍耳《本经》名耳,该茎叶而言也。今时用实,名苍耳子,子内仁肉,气味甘温,外多毛刺,故有小毒,花白实黄,禀阳明燥金之气。金能制风,故主治风头寒痛,谓头受风邪,为寒为痛也。燥能胜湿,故主治风湿周痹,四肢拘挛痛,谓风湿之邪,伤周身血脉而为痹,淫于四肢而为拘挛疼痛也。夫周痹,则周身血脉不和,周痹可治,则恶肉死肌,亦可治也。四肢拘挛痛可治,则膝痛亦可治也。久服则风湿外散,经脉流通,故益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