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灵仙

拼音:weilingxian

威灵仙图片


威灵仙

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别名:铁脚威灵仙、铁脚灵仙、铁脚铁线莲、黑骨头、能消、老虎须、七寸风、牛闲草、铁耙头、九草阶

性味:味辛、咸,性温。

归经:归肝、肾经。

利尿 祛风 祛风湿 通经 通络 止痛

威灵仙功效与作用

祛风湿,通经络。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

用法用量:6~10g。

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

威灵仙图片

 

利尿,通经,通络,止痛,祛风湿。

威灵仙的功效与作用1.祛风除湿(风湿痹证)  用治风湿痹痛而以风邪偏盛之行痹多用。本品性善走窜,无论何部位病证皆可使用。可单用为末服或配防风、独活等同用。亦可用治跌打伤痛、头痛、牙痛、胃脘痛、胁肋痛、关节痛等。

威灵仙的功效与作用2.软化骨鲠(骨鲠咽喉)用治诸骨鲠咽,咽部疼痛,吞咽困难,单用煎汤,缓缓咽下,即可取效。若用治鱼骨鲠咽,加入米醋、砂糖水煎服更佳。尤其对于体小或在食管中、下段者,疗效较佳。本品味咸,能软坚。亦可用治痰饮,噎膈,痞积等。

威灵仙图片

威灵仙图片

威灵仙图片

威灵仙图片

威灵仙图片


威灵仙主治

风湿痹痛,关节不利,四肢麻木,跌打损伤,骨哽咽喉,扁桃体炎,,丝虫病,角膜溃烂,痛风、顽痹、腰膝冷痛,脚气,疟疾,破伤风,诸骨鲠咽,外用于牙痛等症。临床常用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足跟痛、鱼骨鲠喉、急性黄疽性肝炎、腮腺炎、咽喉炎、食管炎、急性乳腺炎、胆石症与胆囊炎、胃痛、肥大性脊柱炎及引产等。


威灵仙现代药理研究

1.威灵仙水提醇沉制剂( .8g/kg)能明显对抗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脏缺血作用、降压作用;对心脏还有先抑制后兴奋的作用。
2.威灵仙醇水提取物能促进胆汁分泌,松弛总胆管末端括约肌。
3.威灵仙醇提物能松弛动物离体回肠平滑肌。
4.威灵仙的根茎与须根均有抑制伯氏鼠疟虫的作用,且须根的抗疟作用明显优于根茎。


威灵仙成分

含威灵仙苷、威灵仙新苷、白头翁素等,又含以常春藤皂苷元和齐墩果酸为苷元的多种皂苷等。

现代药理研究,威灵仙具有镇痛、利胆、抗菌、对抗组织胺的兴奋及抗利尿作用,还有引产作用,能松弛平滑肌,对鱼骨刺有软化作用,并使局部肌肉松弛,促使骨刺脱落。


威灵仙食用方法

日常用量:5~9g,外用适量。可用水煎服。

威灵仙禁忌

气虚血弱忌服。

孕妇不宜用。儿童慎用。

内服不宜用鲜品。

服药期间不宜饮茶及喝面汤。

不宜与附子同用。

所含白头翁素与白头翁醇为有毒成分,如服用过量或大剂量较长时间外敷,可引起中毒。外用可引起皮肤发疱溃烂及过敏性皮炎。内服可有口腔灼热、肿烂、呕吐、腹痛,或剧烈腹泻、呼吸困难、脉缓、瞳孔散大,严重者可致死亡,故不宜过量、久服。


威灵仙选方

1、治痔疮肿痛:威灵仙100g,水煎去渣,取其汁液,清洗患处。每天一次,可治痔疮肿痛。

2、治呃逆:威灵仙、黑芝麻各20g,先水煎去渣,再加蜂蜜调味,温水送服。

3、治腰腿疼痛久不愈:威灵仙150g。将威灵仙研成细末。每服3g,食前以温酒送服,逐日以微利为度。

4、治痞积:威灵仙、楮桃儿各50g。将乙威灵仙和楮桃儿研成细末。每服15g,温酒送服。

方一:治疗风湿性腰痛

威灵仙15g,研细粉。猪腰1对,先剖开刮去白膜,药粉放入猪腰内,用菜叶包裹,煨熟服或蒸熟服。

方二:治疗肺炎

威灵仙15g,鱼腥草30g(后下),水煎服。

方三:治疗急性扁桃体炎

鲜威灵仙全草60g,水煎去渣,当茶饮,每日1盅。分早、晚2次服,每日1剂,连服3~5日。

方四:治疗胃脘痛

威灵仙、南五味子根、冰糖各60g,浸泡于白酒500ml中,浸泡20日后可服。每次服15~30ml,每日服1~2次。

方五:治疗荨麻疹

威灵仙藤茎30g,煎水洗患处。

方六:治疗小儿龟头炎、包皮水肿

威灵仙15g,水煎约半小时,用消毒棉花蘸药水洗患处,每日洗3~5次。

方七:治疗骨梗喉

威灵仙30g,水煎去渣,频频含咽。

方八:治疗胆石症

威灵仙60g,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对肝胆管泥沙样结石疗效特别显著。


威灵仙古籍摘要

《开宝本草》:味苦,温,无毒。主诸风,宣通五脏,去腹内冷滞,心膈痰水,久积癥瘕,痃癖气块,膀胱宿脓恶水,腰膝冷疼,及疗折伤。


《药性赋》:味苦,性温,无毒。可升可降,阴中阳也。其用有四:推腹中新旧之滞,消胸中痰唾之痞;散苛痒皮肤之风,利冷痛腰膝之气。


《本草纲目》:气温,味微辛咸。辛泄气,咸泄水。故风湿痰饮之病,气壮者服之有捷效。其性大抵疏利,服恐损真气,气弱亦不可服之。威,言其性猛也。是仙,言其功神也。


《本草蒙筌》:味苦,气温。可升可降,阴中阳也,无毒。消膈中久积痰涎,除腹内痃癖气块。散爪甲皮肤风中痒痛,利腰膝踝湿渗冷疼。盖性好走,能通行十二经,为诸风湿冷痛要药也。仍驱癥瘕,尤疗折伤。虚者切禁用之,多服疏人真气。


《景岳全书》:味微辛微咸,性温,可升可降,阴中阳也。善逐诸风,行气血,走经络,宣通五脏,去腹内冷滞,心膈痰水,癥瘕痃癖,气块积聚,膀胱宿水,腰膝肢体冷痛,亦疗折伤。此药性利善走,乃治痛风之要药,故崔元亮言其去众风,通十二经脉,朝服暮效。其法采得根,阴干月余,捣末,温酒调服一钱匕,空腹服之;如人本性杀药,可加及六钱,微利两行则减之,病除乃停药。其性甚善,不触诸药,但恶茗及面汤。李时珍曰:威灵仙辛能泄气,咸能泄水,故于风湿痰饮之病,气壮者服之有捷效。其性大抵峻利,久服恐损真气,气弱者亦不可服之。


《本草备要》:宣,行气祛风。辛泄气,咸泄水,《本草》苦,元素甘。气温属木。其性善走,能宣疏五脏,通行十二经络。治中风痛风,头风顽痹,湿热流于肢节之间,肿属湿,痛属热,汗多属风,麻属气虚,木属湿痰死血。十指麻木,亦是胃中有湿痰死血,脾主四肢故也。痛风当分新久,新痛属寒,宜辛温药;久痛属热,宜清凉药。河间所谓暴病非热,久病非寒是也。大法宜顺气、清痰、搜风、散湿、养血、去瘀为要。《威灵仙传》曰:一人手足不遂数十年,遇新罗僧曰:得一药可治,入山求之,乃威灵仙也,服之而愈。癥瘕积聚,痰水宿脓,黄疸浮肿,大小肠秘,风湿痰气,一切冷痛。性极快利,积疴不痊者,服之有捷效。然疏泄真气,弱者慎用。和砂仁沙糖醋煎,治诸骨鲠。


威灵仙药用部位

为毛茛科植物威灵仙、东北铁线莲和棉团铁线莲的根及根茎。形态特征与生境分布多年生藤本,长4~10米。根多数丛生,细长,外皮黑褐。茎具明显条纹,干后黑色。叶对生,羽状复叶,小叶5片,偶见3片,小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全缘,上面沿叶脉有细毛,下面光滑,主脉3条。圆锥花序腋生及顶生,花白色或绿白色。瘦果扁卵形。秋季采根,切段晒干。夏、秋采叶,鲜用或晒干。我国南方各省均有分布。生于田坎、山坡及灌木丛中。

威灵仙选购保存

以条均匀、皮黑肉白或黄白、质坚实者为佳。

威灵仙价格


相关中草药


相关中药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