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浮石

拼音:haifushi

海浮石图片


海浮石

别名:水花、海石、水泡石、浮海石、浮水石、羊肚石、白浮石

性味:味咸,性寒。无毒。

归经:归肺、肾经。

化痰 利尿 清肺 软坚 通淋 止咳

海浮石功效与作用

软坚,通淋,利尿,清肺火,化老痰。

海浮石图片

海浮石图片


海浮石主治

用于痰热咳嗽、肺热久咳及痰稠、瘰疬、痰核、血淋、石淋、尿道涩痛等。尚可用于消渴、疝气、疔疮,发背、恶疮等。


海浮石现代药理研究

海浮石有镇咳作用,其有效成分是碳酸钙,效果与蛇胆川贝末相似。


海浮石成分

浮石化学组成有颇大的出入。一般是由铝、钾、钠的硅酸盐所成,亦即以SiO2为主要成分的类似玻璃组成的矿物。因多采自海水,则亦可能含有氯、镁等海水中存在的物质。

石花主要为碳酸钙,并含少量的镁,铁及酸不溶物质。

主含碳酸钙,并含少量镁、锌、铁、银等元素。具有镇咳、祛痰、止血等作用。


海浮石食用方法

日常用量:8~15g,水煎服。

海浮石禁忌

虚寒咳嗽忌服。 

脾胃虚弱者慎用。孕妇、儿童慎用。

多服损人血气。

未研成细粉者应先煎。

用量过大可引起恶心、呕吐、胃脘不适等消化道不良反应。


海浮石选方

1、可治耳底有脓:海浮石30g,没药3g,麝香1g。将以上3味中药研成细末。每次1g,吹入耳中。

2、可防脚臭:海浮石适量。每天睡前先用热水泡脚10分钟,等脚底的皮肤变软之后,再用海浮石打磨脚底及脚后跟的硬皮。动作要轻柔,如果脚上有伤口不能采用这种办法。

3、治疗疮、发背、恶疮:海浮石12g,没药5g。将以上中药研成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丸,冷酒送服。

4、治风湿燥热、咳嗽痰喘:海浮石、滑石、杏仁各12g,薄荷6g。将以上4味中药研成细末。每服6g,用百部煎汤送服。

5、治血淋、小便涩痛:海浮石适量,甘草少许。海浮石研成细末,甘草煎汤。每次服用海浮石6g,甘草汤送服。


海浮石古籍摘要

《本草纲目》:浮石乃水沫结成,色白而体轻,其质玲珑,肺之象也。气味咸寒,润下之用也。故入肺除上焦痰热,止咳嗽而软坚。清其上源,故又治诸淋。《席上腐谈》:肝属木,当浮而反沉;肺属金,当沉而反浮,何也?肝实而肺虚也。故石入水则沉,而南海有浮水之石;木入水则浮,而南海有沉水之香。虚实之反若此。消瘤瘿结核疝气,下气,消疮肿。


《景岳全书》:味咸,性微寒,阳中阴也。善降火下气,消食,消热痰,化老痰,除瘿瘤结核,解热渴热淋,止痰嗽喘急,消积块,软坚癥,利水湿、疝气,亦消疮肿。


《本草备要》:一名海石,泻火软坚。咸润下,寒降火。色白体轻。入肺,清其上源。肺为水之上源。止渴止嗽,通淋软坚。除上焦痰热,消瘿瘤结核。顽痰所结,咸能软坚。俞琰《席上腐谈》云:肝属木,当浮而反沉;肺属金,当沉而反浮,何也?以肝实而肺虚也。故石入水则沉,而南海有浮水之石;木入木则浮,而南海有沉水香。虚实之反如此。水沫日久结成。


海浮石药用部位

为火成岩类岩石浮石的块状物或胞孔科动物脊突苔虫、瘤苔虫等的骨胳。

海浮石选购保存

以体轻、灰白色、浮水者为佳。

海浮石价格


相关中草药


相关中药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