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wuyao
别名:台乌药、香叶子树、青竹香、白叶柴、旁其、天台乌药、矮樟、白背树、铜钱树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归脾、肺、肾、膀胱经。
散寒 消肿 行气 止痛行气止痛,温肾散寒。用于寒凝气滞,胸腹胀痛,气逆喘急,膀胱虚冷,遗尿尿频,疝气疼痛,经寒腹痛。
用法用量:6~10g。
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
温肾,散寒,行气,止痛,消肿。
乌药的功效与作用1.行气止痛(寒凝气滞胸腹诸痛证)用治胸胁腹痛或少腹冷痛等,常与香附等同用;用治脘腹胀痛,可配伍木香、青皮等同用;用治寒凝气滞之小肠疝气、少腹痛引睾丸等症,可与小茴香、木香等配伍为用,如天台乌药散。
乌药的功效与作用2.温肾散寒(尿频,遗尿)用治肾阳不足、膀胱虚寒引起的小便频数、遗尿等症,常与益智仁、山药同用,如缩泉丸。
乌药图片
乌药图片
乌药图片
乌药图片
乌药图片
乌药图片
能通理上下诸气,用于寒郁气滞所致胸腹胀痛、气逆喘急、疝气疼痛、痛经、产后腹痛,以及肾阳不足、膀胱虚冷所致遗尿、尿频等症。现代常用于浅表性胃炎、月经不调、疝气、老年性前列腺肥大、中风、癌症等。尤以治下腹胀痛为宜。
1.乌药可使在位肠肌收缩加强,增加消化液的分泌。
2.乌药能促进血凝。
3.乌药正己烷提取物及乌药烯都具保肝作用。
4.乌药对多种致病球菌、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5.去甲基乌药碱、乌药挥发油均有兴奋心肌,增冠脉流量,升高血压作用。
6.乌药有抑制S18 肉瘤的作用。其挥发油还有促进呼吸、扩张局部血管、缓解肌肉痉挛性疼痛的作用。
主含倍半萜及内酯类成分,如乌药醚内酯、伪新乌药醚内酯、乌药醇、乌药根烯等;尚含生物碱、脂肪酸、挥发油等。
现代研究,乌药对胃肠道有兴奋或抑制的双向调节作用,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其挥发油内服能兴奋大脑皮质,促进呼吸,兴奋心肌,加速血液循环,升高血压及发汗;外涂能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循坏加速,缓和肌肉痉挛疼痛。
气虚、内热者忌服。
阴虚内热之病,不宜服。
孕妇慎用。
本品有耗气之弊,不宜超量、久服。
1、治小儿遗尿:石菖蒲、益智仁、萆薢、乌药各8g,水煎去渣,取汁,加盐适量,饭前服用。可治小儿遗尿。
2、治风湿麻痹:乌药8g,沉香6g,人参、甘草3g,将以上4味中药共研为末,姜盐汤送服。每天两次。
3、治跌打损伤:将乌药、威灵仙各3g混合,水煎去渣,温水送服。每天一次。
4、治肝经气滞、小肠疝气:乌药、木香、小茴香、青皮、高良姜各15g,槟榔9g,川棟子、巴豆各12g。巴豆与川楝子同炒黑,去巴豆,水煎,去渣,取汁,冲入适量黄酒服用。
5、治产后气逆、食滞账痛:乌药、泽泻、香附各6g,陈皮、藿香、枳壳各1.5g,厚朴3g,木香2.1g。水煎,去渣,取汁,温服。
方一:治疗消化不良
乌药20g,神曲15g,水煎服。
方二:治疗跌打损伤
乌药30g,威灵仙茎叶15g,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方三:治疗胃腹冷痛
乌药、生姜各9g,沉香2g,党参12g,甘草6g,水煎服。
方四:治疗气血郁滞,行经腹痛
乌药12g,香附、当归各9g,木香、甘草各5g,水煎服。
方五:治疗痛经
乌药30g,制香附、牛膝各15g,月季花5朵,水煎服。
方六:治疗疳积
乌药、五谷虫、鸡内金各30g,青黛1.5g。将前3味药烘干,研细末,加青黛和匀,瓶装备用。每日清晨空腹服3~5g,温开水送服。
方七:治疗疝气
乌药6g,小茴香10g,黄皮果核15g。水煎服。
方八:治疗风湿痛
乌药、钩藤、海风藤各10g,两面针5g,同适量猪骨煲服。
《日华子本草》:治一切气,除一切冷,霍乱,及反胃,吐食、泻痢、痈节、疥癞,并解冷热。猫犬百病,并可磨服。
《本草纲目》:乌药辛温香窜,能散清气。故《局方》治中风中气诸证,用乌药顺气散者,先疏其气,气顺则风散也。严用和《济生方》治七情郁结,上气喘急,用四磨汤者,降中兼升,泻中带补也。其方以人参、乌药、沉香,槟榔各磨汁七分合煎,细细咽之。《朱氏集验方》治虚寒小便频数,缩泉丸,用益智子等分为丸服者,取其通阳明、少阴经也。中气、脚气、疝气、气厥头痛、肿胀喘急,止小便频数及白浊。乌药,下通少阴肾弱,上理脾胃元气,故丹溪补阴丸药中,常加乌药叶也。
《本草蒙筌》:乌药一名旁其,味辛,气温。气厚于味,阳也。无毒。入足少阴肾经,及足阳明胃腑。因多走泄,不甚刚强。诸冷能除,凡气堪顺。止翻胃消食积作胀,缩小便逐气冲致疼。辟疫瘴时行,解蛊毒卒中,攻女人滞凝血气,去小儿积聚蛔。猫犬病生,磨水灌效。
《景岳全书》:气味辛温,善行诸气,入脾、胃、肝、肾、三焦、膀胱诸经。疗中恶鬼气蛊毒,开胸膈,除一切冷气,止心腹疼痛,喘急霍乱,反胃胀满,温肠胃,行宿食,止泻痢,除天行疫瘴,气厥头痛,膀胱肾气攻冲心腹,疝气脚气,痈疽疥癞,及妇人血气,小儿虫积,亦止小便频数,气淋带浊,并猫犬百病,俱可磨汁灌治之。
《本草备要》:宣,顺气。辛温香窜。上入脾肺,下通肾经。能疏胸腹邪逆之气,一切病之属气者皆可治。气顺则风散,故用以治中气中风,厥逆痰壅口噤脉伏,身温为中风,身冷为中气;又有痰为中风,无痰为中气。《局方》治此,亦用乌药顺气散。许学士云: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忧愁不已,气多厥逆,往往得中气之证,不可作中风治。及膀胱冷气,小便频数,反胃吐食,宿食不消,泻痢霍乱,女人血凝气滞,小蛔,外如疮疖疥疠,皆成于血逆,理气亦可治之。疗猫犬百病。气虚、气热者禁用。时珍曰:四磨汤,治七情郁结,上气喘急者,降中兼收,泻中兼补也。方用人参、乌药、沉香、槟榔,各浓磨汁七分合煎。缩泉丸,用同益智等分为丸,治虚寒便数者,取其通阳明、少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