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茸

拼音:lurong

鹿茸图片


鹿茸

补肾阳,益精血,强筋健骨

别名:花鹿茸、马鹿茸、斑龙珠、梅花鹿茸

性味:味甘咸,性温。

归经:归肝、肾经。

体质:阳虚体质

煎法:另煎

补肾 补虚 壮筋骨 壮阳

鹿茸功效与作用

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阳痿滑精,宫冷不孕,羸瘦,神疲,畏寒,眩晕,耳鸣,耳聋,腰脊冷痛,筋骨痿软,崩漏带下,阴疽不敛。

用法用量:1~2g,研末冲服。

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

补肾、壮阳、补虚、益精血、强筋骨、托疮毒。

温肾益精:用于肾阳虚、精血不足所致的畏寒肢冷、阳痿早泄、梦遗滑精、宫冷不孕、小便频数、腰膝酸痛、头晕耳鸣、精神疲乏以及妇女冲任(即冲任二脉,与女子月经及孕育密切相关,属于奇经八脉)虚寒所致的崩漏带下等病症。

补火助阳,生精益髓:据康熙年间医学著作《本经逢原》记载,鹿茸功用,专主伤中劳绝,强筋健骨,固精摄便,用于腰痛、四肢无力酸软、骨瘦如柴、弱不禁风,头晕眼花、贫血等病症。

温补内托:用于疮疡久溃不敛,阴疸(jū,毒疮)疮肿内陷不起,鹿茸通过补阳气、益精血而达到温补内托的目的。治疗口舌生疮、口腔溃疡、目赤红肿、皮肤疽疮、女性下体瘙痒、下体异味、湿热、阴道炎等病症。

破瘀血:据明朝医学著作《本草经疏》记载,用于女性肾气亏虚、任冲二脉亏虚引起的漏下恶血、瘀血在腹、小便涩痛、尿结石、月经不调、绝经、不孕等;用于男性肝肾不足所引起的身体忽寒忽热、疲乏、脸色萎黄、羸瘦、腹泻如疟、四肢酸痛、腰脊痛、尿频、尿痛、尿不尽、泄精、尿血等病症。

鹿茸的功效与作用1、补虚强身

鹿茸的保健功效非常高,是良好的全身强壮药。鹿茸含有比人参更丰富的氨基酸、卵磷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鹿茸性温而不燥,能振奋和提高机体功能,对全身虚弱、久病者,有较好的保健作用。

鹿茸的功效与作用2、提高免疫力

鹿茸可以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促进淋巴细胞的转化,具有免疫促进剂的作用。鹿茸能增加机体对外界的防御能力,调节体内的免疫平衡而避免疾病发生,并能促进创伤愈合、病体康复,从而起到强壮身体,抵抗衰老的作用。

鹿茸的功效与作用3、抗疲劳

鹿茸含胶质、蛋白质、钙、铁、锌、 铜、铬、锰等丰富的营养,能提高机体功能,改善睡眠和食欲,改善蛋白质和能量代谢,减轻疲劳。


鹿茸主治

用于肾虚阳痿、遗精滑精、宫冷不孕、羸瘦、神疲、畏寒、眩晕、耳鸣耳聋、腰脊冷痛、筋骨痿软、崩漏带下、阴疽不敛等症。临床上常借用其补阳益精、扶正培本之力起内托升陷 作用,用治疮疡久溃不愈、骨折久不愈合、阴疽疮肿内陷不起之证。性功能减退、小儿发育迟缓、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风心病、房室阻滞、神经衰弱、乳腺增生病、新生儿硬肿症、骨质增生引起的足跟痛等可辨证配伍用之。


鹿茸现代药理研究

1.鹿茸精具有强心作用。
2.鹿茸有较好的抗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作用改善左室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3.鹿茸增加突触末端的cAMP水平。
4.鹿茸具有促性腺功能。
5.鹿茸能促进糖酵解。
6.鹿茸能刺激肝组织蛋白和RNA的合成。
7.鹿茸能明显增强小鼠的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对机体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
8.鹿茸可抑制脑和肝的单胺氧化醇(MAO)活性。
9.鹿茸可延缓衰老,并能增强学习和记忆功能。
10.鹿茸有抗疲劳、耐缺氧、抗应激作用,并有强壮作用。
11.鹿茸可促进创伤愈合。
12.鹿茸有抗氧化作用。
13.鹿茸对实验性胃溃疡、肝损伤均有抑制和保护作用。
14.鹿茸有抗炎作用。
15.鹿茸对HL6 细胞有明显的诱发分化作用。
16.鹿茸多胺对环磷酰胺诱发的遗传物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鹿茸成分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鹿茸具有促进蛋白质、核酸合成,促进伤口、骨折愈合,造血,调节免疫,促进睾丸、前列腺、子宫生长,提高记忆力,改善睡眠和食欲,抗疲劳、延缓衰老、强心等作用。

主含雌二醇、胆甾醇、雌酮、卵磷脂、脑磷脂、神经磷脂、磷脂酰胆碱、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硫酸软骨素A、前列腺素、蛋白质、多肽、氨基酸、脂肪酸及多种无机元素。具有性激素样、抗骨质疏松、抗缺氧、抗疲劳、增强免疫和延缓衰老、抗心肌缺血、改善神经功能、促进蛋白质合成等作用。


鹿茸食用方法

研粉冲服或入丸、散剂,1~2g;亦可浸酒服或制成口服液、注射剂用。小量可提精神,大量可增强性功能。1、泡酒鹿茸泡酒服用效果最好。2、煮粥可将鹿茸切片或研成粉冲泡饮用,也可煮粥或纯汤食用。3、蒸鸡蛋取鸡蛋一枚,顶钻1小孔,将鹿茸末0.3g从小孔中放入鸡蛋内,上锅蒸熟每日晨起食1个,对肾阳虚引起的阳痿有很好的改善作用。4、研粉每日服用鹿茸粉0.5g,30天为1个疗程,可改善冠心病、心律不齐。

鹿茸禁忌

对鹿茸过敏者忌食,过敏体质者慎服。

体质阴虚阳亢、素体偏热、感冒、高血压、脑血管硬化及肝肾亏损者忌用。

热性体质的男性忌用鹿茸。

感冒、头晕、咳嗽着忌用。

孕妇忌用。

不宜超量用药,且应从小剂量开始,缓缓增量,不应一次骤用大剂量。

鹿茸+寒凉果蔬 古籍记载影响药效

①凡血分有热、胃火盛或肺有痰热及阴虚火旺者忌用。

②外感热病、高血压、肾炎、肝炎、肝功能不正常者须忌用。

③身健无病的青壮年不能用。孕妇忌用。


鹿茸选方

1、温肾壮阳:鹿茸40g,白酒1000ml。将鹿茸浸于酒中,密封浸泡14天即可服用。每日服用25~50ml,有温肾壮阳的作用。

2、治阳虚型冠心病:鹿茸0.5~1g。开水冲服,30天为1个疗程,可改善胸闷、心悸、心律不齐等症状,并能增加食欲、改善睡眠。

3、治腰膝酸软、夜尿频多:鹿茸5克,鱼肚15g,料酒、红糖各适量。将以上材料放入锅中炖煮,喝汤吃鱼肚,鹿茸可再炖一次后嚼食,适用于肾阳虚衰引起的腰膝酸软、夜尿频多。

4、治阳痿早泄:鹿茸20g,冬虫夏草、山药各30g,白酒1500ml。将中药浸于酒中,密封浸泡10天即可服用。每日两次,早、晚各服10~15ml。本酒对中老年人肺肾两虚、动则气喘、怕冷、腰膝无力有较好疗效。


鹿茸日常食用用法

鹿茸炖鸡

材料:鹿茸3g,嫩鸡肉100g

调味料:盐适量

做法:1、将嫩鸡肉洗净,切片,置于炖盅内。

2、再加鹿茸、清水适量,炖煮1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养身功效:温补肾阳。适用于肾虚药酸、腿脚无力、阳痿、头晕耳鸣、女子宫冷不孕等。

阳痿早泄

功效:温肾益精  做法:鹿茸切薄片,取2片于口中含化嚼食服用。

阳痿早泄

功效:温肾益精  做法:将鹿茸烘干研末,用开水冲服,每次1?2克,日服1次。

阳痿早泄  

功效:温肾益精  做法:鹿茸切成薄片,每次5片,用沸水冲泡,加盖闷数分钟,趁热温服,至淡而无味时咀嚼服渣,每日1次。

阳痿早泄、梦遗滑精  

功效:温肾益精  做法:鹿茸40克,洗净烘干,切成薄片,泡入50度以上的优质白酒1000毫升中,密封浸泡2周即成。每日服25~50毫升。酒饮完后可再加入1000毫升白酒浸泡,复饮完后,嚼食鹿茸片,每日2片。

阳痿早泄、闭经、月经量少  

功效:温肾益精,补气养血  做法:鹿茸30克,龙眼肉500克,黄芪150克,三药混合,文火培干,研成细粉,调入适量蜂蜜,制成格桐子大小的蜜丸。每日上下午各1次,每次10克,温开水送服。

阳痿早泄

功效:温阳活血  做法:丹参200克水煎2次,2汁混合,加入鹿茸粉20克、红参粉25克,调入蜂蜜1500克,文火熬制成膏。适用于肾阳虚所致阳瘘早泄。

宫冷不孕、倦怠乏力  

功效:温肾益精,健脾养胃 做法:鹿茸2克,洗净,切成薄片。粳米50克,淘洗干净。一同放入砂锅熬制成粥。早晚餐分食。

补肾温阳鹿茸淮山炖乌鸡

乌骨鸡600克,山药(干)50克,鹿茸20克,姜5克,盐4克,味精1克。乌鸡剁成块,山药、鹿茸片洗净。锅内放水烧沸,乌鸡块焯一下,与山药、鹿茸片和姜片放入炖盅内,加水烧沸,撇去浮沫,盖好盖,小火炖2小时左右,至鸡块熟烂时放盐、味精,调味即成。

温肾助阳鹿茸粥

鹿萆3克,大米100克,生姜3片。将鹿茸研末。大米洗净加水,用大火煮沸后加鹿茸末和姜片,再用小火煎熬20-30分钟至熟。冬季作为早晚餐食用。连服3-5天为1个疗程。

强筋健骨鹿茸酒

鹿茸50克,枸杞子100克,白酒1000克。将鹿茸,枸杞子放入白酒中浸泡15天后饮用。每次20-30克,每日一两次。

大补元气,温壮肾阳参茸鸡汤

鸡肉120克,红枣2克。鹿茸3克,取鸡胸肉或鸡腿肉洗净,去皮切粒;红枣切片。全部材料放入炖盅内,加开水适量,加盖,隔水慢火炖3小时,加盐调味即可。此汤参茸同用,补气而壮阳。

鹿茸+乌鸡 增强补肾温阳功效

鹿茸+粳米 增强温肾助阳功效

鹿茸+熟地黄 增强益精补血功效

鹿草+人参 增强补肾益精功效

鹿茸+乌龙茶 增强温肾壮阳功效


鹿茸古籍摘要

《神农本草经》:味甘,温。主治漏下恶血,寒热,惊痫,益气,强志,生齿。角:主治恶疮,痈肿,逐邪恶气,留血在阴中。


《名医别录》:味酸,微温,无毒。主治虚劳洒洒如疟,羸瘦,四肢酸疼,腰脊痛,小便利,泄精,溺血,破留血在腹,散石淋雍肿,骨中热疽,养骨,安胎下气,杀鬼精物,不可近阴令痿。


《日华子本草》:补虚羸,壮筋骨,破瘀血,杀鬼精,安胎,下气,酥炙入用。

 

《本草纲目》:“性甘温,为壮阳之品,能补元阳,治虚劳,填精血。”


《本草纲目》:鹿是山兽,属阳,性淫而游山,复至得阴气解角,从阳退之象;麋是泽兽,属阴,情淫而游泽,冬至得阳气而解角,从阴退之象也。


《本草蒙筌》:味甘、咸。又去苦、辛,气温。无毒。入剂研细,任合散丸。益气滋阴,扶肢体羸瘦立效;强志坚齿,止腰膝酸痛殊功。破留血隐隐作疼,逐虚劳洒洒如疟。治女人崩中漏血,疗小儿寒热惊痫。塞溺血泄精,散石淋痈肿。骨热可退,疽痒能驱。


《景岳全书》:味甘咸,气温。破开涂酥炙黄脆入药。益元气,填真阴,扶衰羸瘦弱,善助精血,尤强筋骨,坚齿牙,益神志。治耳聋目暗,头脑眩运。补腰肾虚冷,脚膝无力,夜梦鬼交,遗精滑泄,小便频数,虚痢尿血,及妇人崩中漏血,赤白带下。道家云:惟有斑龙顶上珠,能补玉堂关下血者,即此是也。若得嫩而肥大如紫茄者,较之鹿角胶,其功力为倍。


《本草崇原》:鹿性纯阳,息通督脉,茸乃骨精之余,从阴透顶,气味甘温,有火土相生之义。主治漏下恶血者,土气虚寒,则恶血下漏。鹿茸禀火气而温土,从阴出阳,下者举之,而恶血不漏矣。寒热惊痫者,心为阳中之太阳,阳虚则寒热。心为君主而藏神,神虚则惊痫。鹿茸阳刚渐长,心神充足,而寒热惊痫自除矣。益气强志者,益肾脏之气,强肾藏之志也。


《神农本草经读》:鹿为仙兽而多寿,其卧则口鼻对尾闾,以通督脉,督脉为通身骨节之主,肾主骨,故又能补肾,肾得其补,则大气升举,恶血不漏。以督脉为阳气之总督也,然茸中皆血所贯,冲为血海,其大补冲脉可知也。凡惊痫之病,皆挟冲脉而作,阴气虚,不能宁谧于内,则附阳而上升,故上热而下寒;阳气虚,不能周卫于身,则随阴而下陷,故下热而上寒,鹿茸入冲脉而大补其血,所以能治寒热惊痫也。至于长而为角,《别录》谓其主恶疮、逐恶气,以一点胚血,发泄已尽,只有拓毒消散之功也。


鹿茸药用部位

为鹿茸科脊椎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雄鹿头上尚未骨化而带茸毛的幼角。形态特征与生境分布梅花鹿是一种中型的鹿。耳大直立,颈细长,躯干并不粗大,四肢细长,尾短。臀部有明显的白色块斑。仅雄鹿有角,直伸,表面有凹凸,角分四岔,间有六岔,眉岔斜向下伸,第二岔与眉岔相距较远。夏毛常红褐色,冬毛长而密,呈棕灰色或棕黄色,四季均有白色斑点,其外缘是黑色,夏季白斑更显著。腹部及鼠蹊部毛白色。野生或饲养,野生者栖于混交林、山地草原和森林边缘附近。分布甚广,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山区均有之。

鹿茸选购保存

以质润、色透带血色、无骨化者为佳。须保存在密封箱中,置于阴凉通风干燥的地方,以防虫蛀。鹿茸地道产地:主产于吉林、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新疆、青海等地,其他地区也有人工饲养。

鹿茸价格


相关中草药


相关中药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