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ejuhua
别名:山菊花、千层菊、黄菊花、苦薏、甘菊花
性味:味苦、微辛,性微寒。
归经:归肝、肺经。
降血压 解毒 明目 清肝 清热 疏风 消肿 泻火清热解毒,泻火平肝。用于疔疮痈肿,目赤肿痛,头痛眩晕。
用法用量:9~15g。外用适量,煎汤外洗或制膏外涂。
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
清肝,明目,解毒,泻火,疏风,清热,消肿,降血压。
野菊花的功效与作用1.清热解毒(疮痈疖肿,咽喉肿痛) 用治热毒炽盛的疮痈疖肿,常与蒲公英、金银花等同用,如五味消毒饮;用治热盛咽喉肿痛,多与解毒利咽之板蓝根、牛蒡子等药同用。本品擅长解毒,清热解毒之功力强于菊花,为用治热毒疮痈之良药。
野菊花的功效与作用2.清泻肝火(目赤肿痛,头痛眩晕) 用治风热上攻或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症,多与疏散风热、清肝明目之菊花、决明子等药同用;也可用治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常与清肝、平肝之夏枯草、钩藤等同用。
野菊花图片
野菊花图片
野菊花图片
野菊花图片
野菊花图片
野菊花图片
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疔疮肿毒,高血压病,肝炎,疔痈,口疮,丹毒,肠炎,蛇虫咬伤胃肠炎,湿疹,天泡疮等症。
主要含野菊花内酯、野菊花醇、野菊花三醇、野菊花酮、菊油环酮、木犀草素、矢车菊苷等,还含棕榈酸、胡萝卜苷等。
现代药理研究,野菊花有广泛的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等菌均有抑制作用;野菊花注射液、野菊花粗制剂及其提取物具有调整血流动力学和抗心肌缺血作用;野菊花液和乙醇浸膏精制品对实验动物有降压作用。
①少数患者用药后可出现胃部不适、食欲减退、肠鸣、腹泻等反应。
②气虚者及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慎用。孕妇、儿童慎用。
③内服用量不宜过大,人汤剂不宜久煎。
1、治头癣、湿疹、天泡疮:野菊花、苦楝根1g、苦参根各适量。水煎外洗。
2、治泌尿系统感染:野菊花10g,海金沙15g。水煎服,每日两剂。
3、治一切痈疽脓疡:野菊花、蒲公英各30g,紫花地丁、连翘、石斛各50g。水煎,去渣,分成3份,早、中、晚各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