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干

拼音:shegan

射干图片


射干

清热解毒,散瘀散结

别名:乌扇、乌浦、黄远、乌吹、鬼扇、蝴蝶花、老鸦扇、凤翼、红尾蝶花,尾蝶花,铁扁担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肺、肝经。

化痰 解毒 利咽 清热 散结 散瘀 消肿 止咳 止痛

射干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消痰,利咽。用于热毒痰火郁结,咽喉肿痛,痰涎壅盛,咳嗽气喘。

用法用量:3~10g。

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

可清热,解毒,散血,消肿,祛痰,止咳,镇痛,消炎,利咽;用于热毒痰火郁结,咽喉肿痛,痰涎壅盛,咳嗽气喘,女性经闭、痈肿疮毒等症。

射干的功效与作用1.解毒利咽(咽喉肿痛) 用治热毒壅盛之咽喉肿痛,可单味应用,亦可与解毒利咽之品配伍同用,或与黄芩、桔梗等药同用。用治外感风热,咽痛音哑,常与发散风热药,如牛蒡子、蝉蜕等同用。为用治咽喉肿痛的常用药物,尤适宜用治热毒或肺热兼见痰浊阻滞者。《本草纲目》称之为“用治喉痹咽痛为要药”。

射干的功效与作用2.清热化痰(痰壅咳喘) 用治肺热咳喘,痰稠色黄,常与清肺化痰之品配伍;若用治寒痰咳喘,须与温肺祛痰、止咳平喘之细辛、麻黄等配伍,如射干麻黄汤。

射干的功效与作用3.散热消结(瘰疬结核) 用治热气结聚之瘰疬结核证。

射干图片

射干图片

射干图片

射干图片

射干图片


射干主治

用于热毒痰火郁结、咽喉肿痛、痰涎壅盛、咳嗽气喘及痄腮、乳痈、瘰疬痰核、疟母、癥瘕、痈肿疮毒等症。为治疗咽喉肿痛的常用药,尤适于兼有痰热壅盛者。扁桃体炎、腮腺炎、支气管炎、肝脾大、乳腺炎等常配伍用之。


射干现代药理研究

1.射干有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2.射干有抗病毒作用。
3.射干有解热作用。
4.射干有降血压作用。
5.射干有利尿作用。
6.射干有抗肿瘤作用。
7.射干有增强唾液分泌作用。
8.射干有抑制小肠平滑肌的作用。
9.其他:射干还有雌激素样作用;有消除上呼吸道的炎性渗出物及解热、止痛作用;具有明显的抗凝作用和兴奋呼吸粘膜作用;还有一定的抗过敏作用。


射干成分

根茎主要含异黄酮类成分,以及射干酮、香草乙酮、射干醛、乙酰基射干醛、异德国鸢尾醛等。

现代药理研究,射干对炎症早期和晚期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射干醇提取物对实验性大鼠体温升高有一定的解热作用,其水煎剂对葡萄球菌、链球菌、炭疽杆菌等致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射干食用方法

日常用量:3~8g,水煎服。1、研末射干、萱草适量,混合研成粉末,加蜂蜜搅匀,每天3次,每次10g。2、捣汁将适量射干捣汁,用温水送服。治腹部积水。3、煎服射干、黑参、连翘、荆芥、鼠粘子各等分,甘草减半水煎去渣,温水送服。清热利烟。

射干禁忌

孕妇忌服。

脾虚便溏及无实火者慎用。

①用药后偶见食欲不佳、恶心、呕吐、腹泻水样便等反应。

②非实热证忌用。脾虚便溏、气血亏虚证忌用。孕妇忌用。儿童慎用。

③《中药大辞典》修订版载,本品苦、辛,寒,有毒。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以下简称《中国药典》)未标明有毒,本书暂依药典未注有毒。

④用量不宜过大,一般不应超过10g。


射干选方

1.慢性咽炎:玄参25g,麦冬、射干各30g,桔梗15g,甘草10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李继宏等以玄麦桔射汤共治疗慢性咽炎2368例,疗效颇佳。

2.流行性腮腺炎:射干鲜根9~15g,加水适量煎煮后,于饭后服用,每日2次。

3.阳痿:射干、甘松各3g,研末,于行房前1小时用白酒冲服。郑建民等用治阳痿,其效极佳。

4.慢性鼻窦炎 :射干30~40g,山豆根15g,柴胡6g,辛夷、栀子、薄荷各10g,细辛3g,甘草5g。水煎服,每日1剂,5剂为1个疗程。高士俊等共治疗50例患者,治愈32例,好转16例,无效2例。

5.治咳而上气:射干、细辛、紫菀、款冬花各9g,麻黄、生姜各12g,五味子6g,大枣7枚,半夏25g。先煮麻黄两沸,去浮沫,再放入其余中药,煎煮取汁,分成3份,温服。

6、治喉痹肿痛:射干、生地黄各5g,桔梗、连翘、黄芩、贝母、玄参、甘草、牛蒡子各35g,荆芥2.5g。水煎服。

7、跌打损伤:鲜射干根茎37.5g,捣烂外敷患处。

8、治乳痈初肿:射干、萱草各适量。将射干和萱草研成细末,用蜂蜜搅拌均匀,每次服用10g,每日3次。

9、宣肺透疹、清热利咽:射干、黑参、连翘、荆芥、鼠粘子各等分,甘草减半水煎,去渣,温服。

10、治腹部积水、皮肤发黑:射干适量。射干捣汁,服一杯,温水送服。

方一:治疗风热郁结,咽喉红肿热痛

射干、金银花各9g,薄荷、牛蒡子、甘草各6g,水煎服。

方二:治疗急性扁桃体炎

射干、山豆根、金银花、桔梗、麦冬各12g,蒲公英30g,大黄10g,薄荷、甘草各5g,水煎服。

方三:治疗痰热壅肺,咳嗽气喘

射干、桑白皮、栝楼各12g,马兜铃、黄芩、前胡、桔梗各10g,甘草5g,水煎服。

方四:治疗痰多稀薄,咳嗽气喘

射干、麻黄、冬花各6g,紫苑、制半夏各9g,生姜3片,细辛、五味子各1.5g,大枣7枚,水煎服。

方五:治疗慢性咽喉炎

射干、金银花、玉竹、麦冬、知母各10g,红糖适量,水煎服,10日为1个疗程。

方六:治疗水田性皮炎

射干450g,加水6~7升,煎煮1小时后,过滤加食盐120g,擦洗患处。

方七:治疗跌打损伤

射干15g,白茅根10g,酒、水各半煎服。

方八:治疗乳糜尿

射干15g,水煎后加入适量白糖。分3次饭后服,每日1剂。

方九:治疗慢性单纯性咽喉炎

射干150g,加入猪油300ml中,文火煎至射干焦黄,去渣冷却成膏。每次1匙,每日4~5次,含服,连用1个月。

方十:治疗肺热咳嗽多痰

鲜射干10g,土茯苓、葛花各6g,水煎服。


射干古籍摘要

《神农本草经》:味苦,平。主治咳逆上气,喉痹咽痛,不得消息,散结气,腹中邪逆,食饮大热。


《名医别录》:微温,有毒。主治老血在心肝脾间,咳唾,言语气臭,散胸中气,久服令人虚。


《日华子本草》:消痰,破癥结,胸膈满,腹胀,气喘,痃瘕,开胃,下食,消肿毒,镇肝明目。


《本草纲目》:射干能降火,故古方治喉痹咽痛为要药。《千金》治喉痹有乌扇膏。仲景《匮》治咳而止气,喉中作水鸡声,有射干麻黄汤,又治疟母鳖甲煎丸,亦用乌扇烧过。皆取其降厥阴相火也,火降则血散肿消,而痰结自解癥瘕自除矣。降实火,利大肠,治疟母。寒,多服泻人。


《本草蒙筌》:味苦、气平、微温。属金、有木与水、炎。阴中阳也。无毒。散结气旋平痈毒,逐瘀血竟通月经。止喉痹刺疼,驱口热秽臭。去因劳而发之湿热,溃硬肿殊功;行太阴厥阴之积痰,消突核甚捷。仍治胸满气胀,更疗咳急涎多。


《景岳全书》:味苦,微寒,有毒。阴也,降也。治咳逆上气,喉痹咽疼,散结气不得息,除胸腹邪热胀满,清肝明目,消积痰结核,痃癖热疝,降实火,利大肠,消瘀血,通女人经闭。苦酒磨涂,可消肿毒。


《本草备要》:泻火解毒,散血消痰。苦寒有毒,能泻实火,火降则血散肿消,而痰结自解,故能消心脾老血。行太阴厥阴之积痰。肺、脾、肝。治喉痹咽痛为要药。擂汁醋和,噙之引涎。《千金方》治喉痹有乌扇膏。治结核瘕疝,便毒疟母。鳖甲煎丸,治疟母用之,皆取其降厥阴相火也。通经闭,利大肠,镇肝明目。


射干药用部位

为鸢尾科植物射干的干燥根茎。形态特征与生境分布多年生草本,高50~120厘米。根茎鲜黄色,须根多而粗壮。茎直立,茎生叶2列,扁平,剑形,基部抱茎,叶脉平行。夏季抽出长约1米的花茎,总状花序顶生,二叉分歧,花橘黄色而带有暗红色斑点。蒴果椭圆形,有3条纵棱,3瓣裂。种子黑色,近球形。秋冬采根茎,晒干。全国各地均有分布。生于山坡、旷野,有栽培。

射干价格


相关中草药


相关中药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