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化瘀汤

拼音:lanweihuayushang



组成


川楝子

15克

金银花

15克

延胡索

9克

牡丹皮

9克

桃仁

9克

大黄

9克(后下)

木香

9克


功效与作用


行气活血,清热解毒。

主治


瘀滞期(型)阑尾炎。症见阑尾初期,发热,白细胞正常或升高,腹痛局限,压痛限于右下腹部,有反跳痛。


用量用法


水煎服。

方解


本方以行气活血、泻结为主。方中大黄用量仅10克,但此药走而不守,散结力强,并能泻热。配以银花、丹皮清热消瘀,而痛自止。临床亦可加用白花蛇舌草、紫花地丁,以增强清热解毒能力。

附方


阑尾I号方(《新急腹症学》),大血藤60~90克,紫花地丁30~40克,川楝子15~25克。功效为清热解毒,理气止痛。用于急性单纯性或轻型化脓性阑尾炎。

阑尾炎浓缩剂(《急腹症方药新解》),白花蛇舌草、红藤、紫花地丁各30克。功效为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用于单纯性阑尾炎或阑尾炎恢复期。

应用以上3方可酌情加减,若腹胀者,加厚朴、枳壳;腹胀便秘,加大黄;气滞腹痛,加川楝子、延胡索;发热,加金银花、连翘;妊娠期,去大黄、桃仁,加菟丝子、桑寄生;恶心呕吐,加竹甚、半夏。


方源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

标签:

相关中草药


相关中药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