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通圣散

拼音:fangfengtongshengsan


别名:防风通圣丸


组成


防风

15克

荆芥

15克

连翘

15克

麻黄

15克

薄荷

15克

川芎

15克

当归

15克

白芍

15克

白术

15克

山栀

15克

大黄

15克

芒硝

15克

石膏

30克

黄芩

30克

桔梗

30克

甘草

60克

滑石

90克


功效与作用


疏风解表,泻热通便。

主治


风热壅盛,表里俱实,憎寒壮热,头目昏眩,目赤睛痛,口苦口干,咽喉不利,胸膈痞闷,咳呕喘满,涕唾稠黏,大便秘结,小便赤涩;疮疡肿毒,肠风痔漏,丹斑瘾疹等。


用量用法


上药为末,每服6克,加生姜3片,水煎服。丸剂,每服6克,日服2次。亦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情增减。

方解


本方为解表、清热、攻下三法并用之方。方中防风、荆芥、麻黄、薄荷疏风解表,使风邪从汗而解;大黄、芒硝泻热通便,配伍石膏、黄芩、连翘、桔梗清解肺胃之热;山栀、滑石清热利湿,使里热从二便而解;更以当归、川芎、白芍养血活血,白术健脾燥湿,甘草和中缓急。如此则汗不伤表,清下而不伤里,从而达到疏风解表,泻热通便之效。

按语


本方以恶寒发热、头痛口苦、咽喉不利、尿赤便秘为辨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感冒、流感、急性扁桃体炎、大叶性肺炎、顽固性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高血压、动脉硬化、脑血管意外、肥胖症、斑秃、荨麻疹、扁平疣、顽固性湿疹、酒渣鼻、粉刺、急性盆腔炎、产后中风、食物中毒、食物过敏、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多发性疖肿等。如无憎寒症状,可去麻黄;热不甚,可去石膏;便不秘,去硝、黄;头痛剧烈,面红目赤,口渴口臭,加菊花、牛蒡子,可去归、芎、术、芍;荨麻疹,加白鲜皮、蝉蜕。

同方


《世医得效方》防风通圣散,即本方去芒硝,加牛膝、人参、半夏组成。功能与本方基本相同,其泻下之力较弱,增加了补气,化痰之功。主治一切风热,头目昏痛,肢体烦疼,咳嗽喘满,涕唾黏稠,口苦咽干,肠胃结燥。

附方


1.祛风至宝丹(《医方集解》)本方加人参、熟地、黄边、黄柏、羌活、独活、细辛、天麻、全蝎构成。功能清热泻下,祛风通络,益气养血。主治风中经络脏腑,口眼?斜,手足不遂,或突然仆倒,神识不清。

2.双解教(《宣明论方》)由防风通圣散、益元散、盐豆豉、葱白、生姜构成。功能泻热通便利涅,祛风解表清暑假。主治外感风邪,头痛身疼,恶寒发热,咯痰气急,咽痛咳嗽;暑温,胸闷纳呆,尿少,口苦口干;大饥大饱、劳役所伤、脘腹胀闷、大便秘结,头目昏眩,目赤睛痛,汗多口渴,身热心烦,尿赤不畅,呕恶不舒;小儿痔疹,透发不快,有汗或无汗,大便干结,小便短赤;疮疡肿毒,肠风痔漏,丹斑瘾疹等。

3.双解通圣散(《医宗金鉴》)本方去大黄、芒硝构成。功能祛风清热,泻火解毒。主治阳明胃经氏火凝结,致患唇风,多生下唇,初起发痒,色红作肿,日久破裂流水,痛如火燎,又似无皮,如风盛,则唇不时明瞤动。


方源


《宣明论方》

标签:

相关中草药


相关中药方剂